苏舜钦的文学风格

文学风格
苏舜钦是一位关注时政、渴望有所作为的诗人。他认为诗歌在政治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反映时代的风教变化,对于统治者来说,如果能够采用诗歌制度,就可以通过诗歌来调整政务,实现长治久安。他批评了以华丽辞藻为胜的文学风气,赞扬了那些坚持古道的人,认为他们的诗歌能够警醒时人。此外,他还提出了“文之生也害道德”的极端观点,认为文学对道德有害。这些主张与他个人性格豪放开张的特点以及在仕途上积极进取的欲望有关。

苏舜钦的诗歌常常触及一些严峻的现实问题。他的《庆州败》描写了宋王朝与西夏战争的失败,批评了朝廷在边防措施上的松懈和将领的无能。《吴越大旱》写到了饥荒和疾病带来的死亡,以及官府为了战争而搜括粮食,驱使人民上战场的残酷现实。他以“胡为泥滓中,视此久戚戚。长风卷云阴,倚柂泪横臆”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城南感怀呈永叔》同样描写了因饥荒而出现的惨状,直斥权势者的无能和无耻。

在反映时弊、揭露社会矛盾方面,苏舜钦往往比梅尧臣更为尖锐直截。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个性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与他郁郁不得志的遭遇有关。他自视很高,但却总是受到排挤和诬陷,无法为社会尽到应有的责任,个人失意的苦闷使他更加尖锐。他在《城南感怀呈永叔》的末节中表达了自己的愤懑和无奈,认为自己如果能够掌握权位,就能够拯救百姓,但现实却让他无法自顾不暇。

总的来说,苏舜钦是一位关注时政、渴望有所作为的诗人。他认为诗歌在政治上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反映时代的风教变化,对于统治者来说,诗歌制度可以帮助调整政务,实现长治久安。他的诗歌触及了一些严峻的现实问题,揭露了社会的矛盾和不公。他的作品尖锐直截,反映了他个性的特点和郁闷的遭遇。尽管他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但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愤懑和无奈。

诗人苏舜钦的照片
苏舜钦

苏舜钦简介: 苏舜钦(1008—1048)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字子美,出生于开封(今属河南)。他的曾祖父是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的。苏舜钦曾担任过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务。

苏舜钦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而受到守旧派的仇恨。当时的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指责他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的钱来宴请宾客。因此,苏舜钦被罢职后退居苏州。

后来,苏舜钦重新得到重用,被任命为湖州长史。然而,不久之后他就因病去世了。

苏舜钦与梅尧臣齐名,被人们称为“梅苏”。他的诗文被收录在《苏学士文集》中,其中诗集有《苏舜钦集》16卷,清康熙时期的影印本收录在《四部丛刊》中。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苏舜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