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舜钦(1008—1048)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字子美,出生于开封(今属河南)。他的曾祖父是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的。苏舜钦曾担任过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务。
苏舜钦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而受到守旧派的仇恨。当时的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指责他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的钱来宴请宾客。因此,苏舜钦被罢职后退居苏州。
后来,苏舜钦重新得到重用,被任命为湖州长史。然而,不久之后他就因病去世了。
苏舜钦与梅尧臣齐名,被人们称为“梅苏”。他的诗文被收录在《苏学士文集》中,其中诗集有《苏舜钦集》16卷,清康熙时期的影印本收录在《四部丛刊》中。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苏舜钦集》。
苏舜钦是一个豪放不受约束的人,他喜欢饮酒。在他岳父杜祁公的家里,每天黄昏的时候,他会读书,并边读边饮酒,一次动辄喝下一斗酒。这让岳父深感疑惑,于是派人去偷偷观察他。
当时,苏舜钦正在读《汉书·张良传》。当他读到张良与刺客行刺秦始皇时,大铁椎只砸在秦始皇的随从车上,他拍案叹息道:“真可惜呀!没有打中。”于是他满满喝了一大杯酒。接着,他又读到张良说:“自从我在下邳起义后,与皇上在陈留相遇,这是天意让我遇见陛下呀。”他又拍案叹道:“君臣相遇,如此艰难!”然后他又喝下一大杯酒。
杜祁公听说后,大笑说:“有这样的下酒物,一斗不算多啊。”苏舜钦以书为下酒物,他的豪放直率可爱的书生风采如今仍然跃跃出现在我们眼前。他让人真正体会到读书之乐乐如此,他的读书佐酒的事迹传为美谈。
苏舜钦的行为展现了他对书籍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他将读书与饮酒结合在一起,使得读书变得更加有趣和愉悦。他的豪放不羁和直率的个性也使他成为一个令人喜爱的人物。
读书佐酒的做法也让人们意识到,读书并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相反,它可以成为一种享受和放松的方式。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增加知识,提升自己的修养。而将读书与饮酒结合在一起,更是给了读书一种新的意义和体验。
苏舜钦的故事也提醒我们,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享受其中的乐趣。无论是在黄昏时分还是其他时间,我们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时刻,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总之,苏舜钦的读书佐酒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启示。他的豪放直率和对知识的追求让人们真正体会到读书之乐。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享受其中的乐趣。让我们向苏舜钦学习,将读书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伴侣,陪伴我们度过每一个美好的时刻。
苏舜钦轶事典故详情»
沧浪亭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最初建于五代时期的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的池馆。当时,吴军节度使孙承祐是钱元璙的近亲,他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池塘和馆舍。
然而,沧浪亭真正闻名于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苏舜钦花了四万贯的钱买下了这座废弃的园林,并进行了修缮工作。他在水边建造了一座亭子,并因为被沧浪之水的清澈所感动,给亭子取名为“沧浪亭”。苏舜钦自号为沧浪翁,并写下了《沧浪亭记》。
沧浪亭的名声进一步扩大是因为欧阳修的加入。他受邀为沧浪亭写了一首长诗,其中有一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以此来赞美沧浪亭的美景。这首诗使得沧浪亭的名声迅速传播开来。
沧浪亭的建筑风格独特,结合了汉、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时期的建筑特色。亭子的四周环绕着水池,水池中有着精美的石桥和假山。亭子内部装饰精美,墙壁上悬挂着许多名人的字画。亭子的屋顶是瓦片覆盖的,形状独特,给人一种古朴而又庄重的感觉。
沧浪亭所处的环境也是非常优美的。亭子周围有着茂密的树木和花草,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亭子的背后是一片湖泊,湖水清澈见底,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每年春天,湖边的樱花盛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如今,沧浪亭已经成为苏州的一大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人们来到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景,还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沧浪亭的名声已经传扬至远方,成为了苏州的一张名片。
总之,沧浪亭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美丽景色和独特建筑风格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沧浪亭的名声源远流长,将继续为人们带来美好的体验和回忆。
苏舜钦修沧浪亭详情»
,从别院的夏簟、石榴花、树荫,到日光照射下的地面,再到一声流莺的鸣叫,整个画面流畅而生动。
总的来说,苏舜钦的诗作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其独特之处。他的早期诗作充满激情,语言明快豪迈,展现出豪犷雄放的艺术风格。而后期的山水自然诗作则更加幽独闲放,与前期形成鲜明对比。他力图用新意象、新句法来打破传统的诗歌格局,常常运用散文化的句子、生僻艰涩的语汇和怪异奇丽的意象。然而,与梅尧臣相比,苏舜钦的诗作更加奔放豪健,气象开阔,但在精微、深沉、含蓄、细腻等方面稍显不足。尽管如此,他也有一些小诗写得相当精致,展现出清幽细巧的情趣。无论是早期的激情豪放还是后期的幽独闲放,苏舜钦的诗作都具有独特的魅力,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苏舜钦作品特色详情»
苏舜钦是一位关注时政、渴望有所作为的诗人。他认为诗歌在政治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反映时代的风教变化,对于统治者来说,如果能够采用诗歌制度,就可以通过诗歌来调整政务,实现长治久安。他批评了以华丽辞藻为胜的文学风气,赞扬了那些坚持古道的人,认为他们的诗歌能够警醒时人。此外,他还提出了“文之生也害道德”的极端观点,认为文学对道德有害。这些主张与他个人性格豪放开张的特点以及在仕途上积极进取的欲望有关。
苏舜钦的诗歌常常触及一些严峻的现实问题。他的《庆州败》描写了宋王朝与西夏战争的失败,批评了朝廷在边防措施上的松懈和将领的无能。《吴越大旱》写到了饥荒和疾病带来的死亡,以及官府为了战争而搜括粮食,驱使人民上战场的残酷现实。他以“胡为泥滓中,视此久戚戚。长风卷云阴,倚柂泪横臆”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城南感怀呈永叔》同样描写了因饥荒而出现的惨状,直斥权势者的无能和无耻。
在反映时弊、揭露社会矛盾方面,苏舜钦往往比梅尧臣更为尖锐直截。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个性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与他郁郁不得志的遭遇有关。他自视很高,但却总是受到排挤和诬陷,无法为社会尽到应有的责任,个人失意的苦闷使他更加尖锐。他在《城南感怀呈永叔》的末节中表达了自己的愤懑和无奈,认为自己如果能够掌握权位,就能够拯救百姓,但现实却让他无法自顾不暇。
总的来说,苏舜钦是一位关注时政、渴望有所作为的诗人。他认为诗歌在政治上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反映时代的风教变化,对于统治者来说,诗歌制度可以帮助调整政务,实现长治久安。他的诗歌触及了一些严峻的现实问题,揭露了社会的矛盾和不公。他的作品尖锐直截,反映了他个性的特点和郁闷的遭遇。尽管他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但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愤懑和无奈。
苏舜钦文学风格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