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怀贯之》原文赏析

  • cāng
    làng
    tíng
    huái
    怀
    guàn
    zhī
  • [
    sòng
    dài
    ]
    shùn
    qīn
  • cāng
    làng
    liáo
    shàng
    weī
    tái
    wàng
    zhōng
  • qiū
    lín
    hóng
    àn
    dàn
    guāng
    chuān
    穿
    zhú
    cuì
    líng
    lóng
  • jiǔ
    piāo
    luò
    fēng
    qián
    yàn
    shī
    shè
    diāo
    líng
    shuāng
    hòu
    tóng
  • jūn
    yòu
    zàn
    lái
    hái
    jìng
    wǎng
    zuì
    yín
    shuí
    bàn
    shuaī
    wēng

原文: 沧浪独步亦无悰,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相关标签:抒情思念友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沧浪亭中独自行走,感到无聊,登高四望以消磨心中的忧愁。深秋时节,阳光透过竹林,翠绿的竹子显得更加美丽可爱。酒友散去,就像秋风中的燕子一样;诗社也已经凋零,就像霜后的梧桐树一样。你来了一会儿又原路返回,没有人陪我一起喝酒吟唱。

注释:悰(cóng):欢乐;乐趣。 《沧浪亭怀贯之》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沧浪亭怀念朋友的作品。诗人一开始就展现了他孤独寂寞的形象。他在园中独自行走,感到无聊,这是因为友人离去而产生了一种若有所失的空虚感。接着,诗人登高四望,这是一种寻找和怅望的自我排遣。由于心境的寂寥,望中的景色也显得清冷。红色的林子中有霜,这是在拟人化的同时,强调了秋色的深沉。竹子在秋天依然保持着青翠的颜色,而阳光穿过竹林,更加凸显了它的美丽。林中红叶和翠竹本应该是朋友们聚集在一起喝酒吟诗的好地方,但是朋友们已经离散,就像秋风中的燕子一样;诗社也已经凋零,就像霜后的梧桐一样。这两句颈联描绘了景色,同时也带有人事的象征,自然地过渡到了末联,引起了诗人对聚散匆匆的惋惜和无人陪伴他醉酒吟诗的慨叹。

诗的题目是“怀贯之”,虽然诗中没有出现“怀”的字样,但是从诗人长吟远慕的情绪和行动中,可以感受到对友人的强烈、深沉的怀念。诗中虽然没有友人的出现,但是处处都让人感到他的存在,时时牵动着诗人的情感和思绪。那危台、那林木、那翠竹,都曾经是作者和友人一起登览、吟咏的对象,其中都留有友人的一点痕迹,但却无法寻觅,反而引起了诗人的感慨。通过诗人怅惘的状态和表现,深入切至地表达了难以排遣的怀念之情。

怀念人的诗一般以低回婉转的格调容易取得成功,但是这首诗的气格却显得高远。开头的独步无聊、危台四望,展现了一种超越常人的气势。诗中描写的红叶、秋桐等秋景,以清幽萧疏的基调反映了人的情绪。诗中说友人是“暂来径往”,从字面上看,他离别时并没有表现出依依之情。诗人的怀念属于更深沉、更内在的一种类型。而这种类型在艺术上更难以表现。 《沧浪亭怀贯之》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苏舜钦的照片
苏舜钦

苏舜钦(1008—1048)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字子美,出生于开封(今属河南)。他的曾祖父是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的。苏舜钦曾担任过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务。

苏舜钦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而受到守旧派的仇恨。当时的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指责他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的钱来宴请宾客。因此,苏舜钦被罢职后退居苏州。

后来,苏舜钦重新得到重用,被任命为湖州长史。然而,不久之后他就因病去世了。

苏舜钦与梅尧臣齐名,被人们称为“梅苏”。他的诗文被收录在《苏学士文集》中,其中诗集有《苏舜钦集》16卷,清康熙时期的影印本收录在《四部丛刊》中。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苏舜钦集》。

猜您喜欢

寄题赵叔平嘉树亭

宋代 苏舜钦

嘉树名亭古意同,拂檐围砌共青葱。
午阴闲淡茶烟外,晓韵萧疏睡雨中。
开户常时对君子,绕轩终日是清风。
盘根得地年年盛,岂学春林一晌红。

初晴游沧浪亭

宋代 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难易言 其二

宋代 苏舜钦

地上拾芥亦细碎,掌里数文犹苦辛。
脱使摘丸下峻坂,未若以财而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