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花山寺壁》原文赏析

  • huā
    shān
  • [
    sòng
    dài
    ]
    shùn
    qīn
  • shān
    yīn
    huā
    míng
    fán
    yīng
    jiàn
    cǎo
    zòng
    héng
  • zaī
    peí
    jiǎn
    qín
    huā
    diāo
    líng
    cǎo
    shēng

原文: 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见草纵横。
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


相关标签:哲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花山寺因为鲜花繁多、美丽而得名,来到这里才发现,不见鲜花,只见杂草丛生。
鲜花栽种的培养和修枝很重要,要勤奋努力,要知道,花是很容易凋零的,而杂草却是很容易就蔓延生长的。

注释:
花山寺:地址不详。《镇江府志》载有沈括诗《游花山寺》一首,据此,花山寺可能在镇江。
繁英:繁花。
草纵横:野草丛生。
剪伐:指斩去枯枝败叶。剪,斩断。
勤力:勤奋努力。
凋零:凋落衰败。 《题花山寺壁》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公元1044年(庆历四年),当时的诗人被贬至苏州,失去了官职,闲居在家。一天,他外出游玩,来到了花山寺。然而,他却看到野草丛生,却没有看到百花盛开的景象。这让他感到很失望,因为花山寺的名字与实际情况不符。于是,他产生了强烈的感触,并写下了这首诗。 《题花山寺壁》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诗以花山寺为背景,通过描写寺里没有花却有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剪伐不力的惋惜和对于栽培花草的规劝。诗人认为寺名与实际情况不符是因为主客观原因导致的,客观上花易凋零草易生,而主观上剪伐不力助长了草势的疯长。诗人在表达这一观点时并不强硬,而是以必须要剪伐的规劝的方式呈现,表现出他遵循传统的明劝诫和美刺的美学思想和原则。整首诗通过对花山寺景象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于名实不符的思考和对于剪伐不力的反思,同时也传达了对于栽培花草的规劝和惋惜之情。 《题花山寺壁》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苏舜钦的照片
苏舜钦

苏舜钦(1008—1048)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字子美,出生于开封(今属河南)。他的曾祖父是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的。苏舜钦曾担任过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务。

苏舜钦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而受到守旧派的仇恨。当时的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指责他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的钱来宴请宾客。因此,苏舜钦被罢职后退居苏州。

后来,苏舜钦重新得到重用,被任命为湖州长史。然而,不久之后他就因病去世了。

苏舜钦与梅尧臣齐名,被人们称为“梅苏”。他的诗文被收录在《苏学士文集》中,其中诗集有《苏舜钦集》16卷,清康熙时期的影印本收录在《四部丛刊》中。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苏舜钦集》。

猜您喜欢

沧浪亭怀贯之

宋代 苏舜钦

沧浪独步亦无悰,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寄题赵叔平嘉树亭

宋代 苏舜钦

嘉树名亭古意同,拂檐围砌共青葱。
午阴闲淡茶烟外,晓韵萧疏睡雨中。
开户常时对君子,绕轩终日是清风。
盘根得地年年盛,岂学春林一晌红。

初晴游沧浪亭

宋代 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