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布的《宋史》评价

《宋史》评价
人交易,不得私自买卖。”市易务的主要职责是监管市场,调控物价,打击垄断行为,保护普通商贩和平民的利益。市易务设立后,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物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稳定,市场秩序得到了改善,中小商人的生存环境也有所改善。然而,市易法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病,这也是曾布批评的主要内容。



曾布对市易法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他认为市易法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官员贪污腐败的问题。由于市易务的设立和管理需要大量的官员参与,而这些官员往往会利用职权进行私利,收受贿赂,甚至操纵市场价格。这种贪污腐败的现象严重损害了市易法的公正性和效果。其次,曾布认为市易法对于大商人的打击过于严厉,导致他们对新法的反抗和抵制。大商人在市易法实施前就已经垄断了市场,他们通过勾结官府、操纵物价来获取巨额利润。市易法的出台,对他们的利益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因此他们积极抵制新法的实施,甚至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抗行动。



曾布的批评引起了王安石的不满,他认为曾布是在沮害市易法,破坏变法大业。然而,曾布的批评并非没有道理。市易法的实施确实存在着贪污腐败的问题,这也是新法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对于大商人的打击过于严厉,也导致了他们的反抗和抵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法的效果。曾布的批评实际上是对新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指出和警示,是对新法的改进和完善提出了建议。



然而,由于曾布的批评被王安石视为“沮害”市易法,他最终被排除在变法的核心圈子之外。曾布在政治上的地位逐渐下降,最终被贬谪到岭南地区。然而,曾布对于新法的坚持和批评,确实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市易法的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弊病,也成为了后来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曾布是北宋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人物,他在王安石变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对市易法的批评虽然被视为“沮害”,但实际上是对新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指出和警示。市易法的实施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着贪污腐败和对大商人打击过于严厉的问题。曾布的批评对于后来的历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成为了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诗人曾布的照片
曾布

曾布简介: 曾布(1036年11月3日—1107年8月21日),字子宣,江西南丰人,汉族江右民系。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大臣,也是曾巩的异母弟。曾布曾担任北宋右相,被世人称为“南丰七曾”之一。

曾布是曾易占的儿子,他在政治上与王安石有密切的合作关系。作为王安石的助手,曾布积极推行新政,致力于改革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他主张增加税收,推行青苗法,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此外,他还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推行保甲制度、设立学校、加强军备等,以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和战斗力。

在徽宗时期,曾布被任命为丞相,成为朝廷的重要决策者。然而,他在政治上的立场逐渐与王安石产生分歧,对王安石的新政持有保守态度。曾布主张减轻百姓负担,反对王安石的一些改革措施。因此,他与王安石产生了矛盾和冲突。

曾布去世后,被追谥为“文肃”。《宋史》中有关他的传记记载了他在政治上的贡献和成就。曾布作为北宋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对国家的发展和治理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的一生经历了政治风云变幻的时期,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