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故实:
姚名达是明代文学家、书法家,他在担任官职之余,致力于典籍和古物的收藏。他曾到中原各地收集北宋文物典章,特别是对北宋历代皇帝大臣的御笔和翰墨,编成了《宝真斋法书赞》28卷。他家中富藏书籍,以家中旧刻为基础,设立了“相台家塾”,最著名的刊刻有《九经》、《三传》、《孟子注附音义》10卷、《论语集解附音义》10卷。他参考了越中旧本注疏,与兴国于氏、建安余仁仲本进行比对,共计20本,对音释和注疏进行反复参订,然后请良工进行刊印。这些版本被后世推崇为善本。他还撰写了《相台书塾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详细列举了书本、字画、注文、音释、句读等方面的考证和异同,非常精确。姚名达的学术成就被姚名达论为“校勘学、版本学、刊刻学之确立,皆自兹始也”。
后来,贾似道也刊印了《九经》,他比较了数十种版本,雇佣了一百多人进行校正,但是他删去了注疏,没有达到姚名达的水平。姚名达还著有许多其他著作,其中包括因为痛念祖父遭受诬陷而写的《吁天辩诬》、《天定录》等书,这些书被编为《金陀粹编》28卷,并续编了30卷,还有《天定录》等。此外,他还有《桯史》15卷、《媿郯录》15卷、《玉楮集》8卷、《三命指迷赋补注》、《棠湖诗稿》1卷、《小戴记集解》(稿佚)、《续东几诗余》、《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1卷等著作。
姚名达是一位卓越的学者和书法家,他对典籍的收藏和刊刻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著作和研究成果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岳珂简介: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他的字是肃之,号亦斋,晚年号倦翁。他出生在相州汤阴(今属河南),后来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珂是岳飞的孙子,岳霖的儿子。
在宋宁宗时期,岳珂被任命为奉议郎,负责嘉兴军府内的劝农事务,并且表现出了很好的政绩。从那时起,他就一直居住在嘉兴,住在金佗坊的住宅。
后来,岳珂担任了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的职务,之后历任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等职位。嘉定十年(公元1217),他被派往嘉兴担任官职。十二年后,他成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后,他被任命为军器监、淮东总领。
宝庆三年(公元1227),岳珂被任命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在这个职位上,他负责管理淮东地区的军事和财政事务。
岳珂的生平中,除了以上的职务,还有很多其他的事迹和贡献。然而,关于他的具体出生和死亡的日期,目前的资料并没有提供明确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