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徐俯,一个在宋朝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他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聪明才智,令人瞩目。徐俯的才华得到了他的舅父黄庭坚的赏识和器重。然而,他的一生并不平坦,经历了许多曲折和挫折。
徐俯的父亲徐禧因国事而去世,他继承了父爵,并被任命为通直郎,后来又升任司门郎。然而,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围攻汴京,次年攻陷东京,张邦昌篡位称帝,建立了一个傀儡政权。面对这个政权,徐俯感到愤怒和不屑,他不愿与奸佞之徒为伍,因此辞去了官职回家。
当时,朝廷的一些官员为了避免冒犯张邦昌,纷纷改变自己的名字。徐俯听说这件事后,感到非常气愤。他决定反其道而行之,故意给家里的婢女取名为“昌奴”。每当有客人来访时,他会大声呼唤昌奴前来驱使,以此来表达对张邦昌的鄙夷之情。不久之后,张邦昌和他的傀儡政权迅速消失。
建炎初年,徐俯的品行和文才得到了内侍郑谌的赏识。郑谌向宋高宗推荐了徐俯,当时的大臣胡直儒、汪藻等人也极力推荐他。因此,徐俯被任命为右谏议大夫、中书舍人。绍兴二年(1132年),他被赐予进士出身,逐渐晋升至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的职位。
然而,徐俯的官职并不一帆风顺。他与宰相赵鼎的政见不合,最终被贬为洞霄宫提举。绍兴九年(1139年),他被任命为信州知州。不久之后,因病辞去官职回乡,最终在德兴安享晚年。
徐俯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原则和骄傲。他不愿与奸佞之徒为伍,坚守自己的信念。他的才华和品行得到了许多人的赏识和推崇,他的名字也因此载入了历史。徐俯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遭遇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徐俯简介: 徐俯(1075~1141)是宋代官员和著名诗人之一。他的字是师川,自号东湖居士。徐俯原籍洪州分宁(江西修水县),后来迁居德兴天门村。他是徐禧的儿子,黄庭坚的甥子。由于父亲死于国事,他被任命为通直郎,后来晋升为右谏议大夫。绍兴二年(1132年),他通过进士考试获得了进士出身的资格。三年后,他被调任为翰林学士,之后又被提升为端明殿学士,并担任枢密院的签书官,最终升任参知政事。后来,他因为表现出色被任命为洞霄宫的提举官。徐俯擅长写诗词,著有《东湖集》,但是这部作品已经失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