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成就:
宋庠和他的弟弟宋祁在世时,以文学才华闻名于世。他们生活简朴,不喜欢炫耀声色,一直到老年都对读书充满热情,并擅长纠正错误和谬误。
宋庠曾经校定《国语》,并著有《国语补音》三卷,以及编辑了《纪年通谱》,其中详细区分了正闰,共有十二卷。此外,他还有著作《掖垣从志》三卷,以及《尊号录》一卷和《别集》四十卷。
他的文集共有四十四卷,但已经散佚失传。清代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录了宋庠的诗文,编为《宋元宪集》共四十卷。此外,《全宋诗》也辑录了他的诗歌,共十四卷。
宋庠的书法作品中,传世的有《致宫使少卿尺牍》。
宋庠简介: 宋庠(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他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也是工部尚书宋祁的兄弟。他的祖籍是安州安陆,后来迁居到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在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成为状元及第,成为了“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的人。他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最后以司空、郑国公的身份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享年七十一岁。他被追赠太尉兼侍中,并被谥号为“元献”(也有一作为元宪)。英宗亲自题写了他的碑首,称其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和他的弟弟宋祁都有文名,当时被称为“二宋”。他的诗作多为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