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
陈翥是一位隐居在家乡的学者,他一直以来都非常勤奋好学。据说他生前曾经撰写了26部180多卷的书籍,涉及天文、地理、儒学、佛学、农学、医学和卜算等多个领域。然而,至今为止,传世的只有《桐谱》一书。
《桐谱》是陈翥搜集了以往的文献资料,并结合自己的野外调查和种植实践所写成的。大约成书于皇祐末年(1054年)前后。这本书的手稿约有1.6万字,全书约有8000字,除了序文外,正文共分为十篇,依次是“叙源”、“类属”、“种植”、“所宜”、“所出”、“采斫”、“杂说”、“记志”和“诗赋”。书中详细地叙述了前人对桐树的认识历史,详尽地阐述了泡桐的生物学特征,并总结了它的速生丰产栽培技术。其中包括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和论述,被认为是宋代众多动植物专谱中的上乘之作,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桐谱》是世界上最早记述桐树的科学技术著作,其中的六篇专门讨论了植桐技术,被视为全书的精华部分。
陈翥的《桐谱》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桐树的著作,更是一部集合了丰富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性专著。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搜集和自己的实地考察,陈翥对桐树的种植和栽培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他详细地描述了桐树的起源和分类,介绍了桐树的种植方法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以及桐树的产地和采伐技术。此外,他还在书中加入了一些杂谈和记述,以及一些关于桐树的诗歌和赋文。
《桐谱》的出版对于推动桐树的种植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本书不仅提供了关于桐树的科学知识和栽培技术,还为桐树的发展和利用提供了宝贵的参考。陈翥的研究成果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对于推动农业的发展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积极的影响。
总之,陈翥的《桐谱》是一部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著作。通过对桐树的研究和实践,他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这本书不仅对于桐树的种植和利用具有指导意义,也为农业的发展和农作物的提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陈翥的学术成就和贡献将永远被后人所铭记。
陈翥简介: 陈翥(982年~1061年)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字风翔,号虚斋、咸聱子、桐竹君。他出生在江东路池州铜陵县(今安徽省铜陵县)贵上耆土桥(今钟鸣镇)人。
陈翥从小就显示出了对知识的渴望,5岁开始读书,14岁进入县学。他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来提升自己的地位。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曾经在悬梁上苦读。然而,当他40岁的时候,他决定放弃追求功名利禄,选择过简朴的生活,甘愿做一个布衣,专心研究学问。他一边闭门苦读,一边参与农耕工作,坚持不懈。
在北宋皇佑年间(1049年~1053年),陈翥完成了《桐谱》的撰写,这本书约有1.6万字,是世界上最早记述桐树栽培的科学技术著作。此外,他还著有天文、地理、儒、释、农、医、卜算等方面的书籍,共计26部182卷,还有10幅图。陈翥的贡献不仅在中国林学史上,也在世界林学史上都是卓越的。
陈翥在科学研究和学术著作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贡献对于推动林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为后人所称道,他被誉为北宋时期的科学家之一。陈翥的精神和追求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他的坚持和努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