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就:
赵忭,因其面色黑而被人称为“铁面御史”。他与当时的包拯齐名,实际上戏曲中的包拯形象正是以赵忭为原型。赵忭在英宗治平初被任命为成都府知府,独自一人骑马进入蜀地,身边只有一把琴和一只鹤作伴。在任期间,他廉洁奉公,清正廉明。当他看到人民安居乐业时,他会高兴地弹琴取乐。他养了一只鹤,经常用鹤毛的洁白来勉励自己不贪污;用鹤头上的红色来勉励自己赤心为国。后来的人们以此为堂号,称之为琴鹤堂,以示纪念。赵姓后人主要分布在浙江、湖南等省份。
赵忭在文学方面有着出色的才华,擅长豪放的文风,他的笔迹劲丽。他著有《赵清献公集》一书。
在书法方面,赵忭善于诗词创作,也擅长书法。与他同时代的苏辙曾称赞他:“诗清新律切,笔迹劲丽,萧然如其为人。”他的作品《致知府阁下尺牍》用笔端正严谨,点画润泽,采用了北宋初期书坛流行的颜体,偏向于“丽”的书风。另一作品《致知郡公明大夫尺牍》则结字较宽散,用笔更加朴质。细韧的笔画加上倾侧的字态,显得清劲而古雅,可以说是偏向于“劲”的书风。
赵忭以其廉洁奉公的为政之道和出色的文学书法才华,成为了当时的名人。他的形象也在戏曲中得到了传承,成为了包拯的原型。他的琴鹤堂堂号也成为了赵姓后人的纪念标志。赵忭的影响力延续至今,他的作品和形象仍然被人们所赞美和传颂。
赵抃简介: 赵抃(1008年—1084年),字阅道,号知非,出生于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名臣。
赵抃在北宋时期担任过多个重要职位,他以清廉正直而闻名。他在朝廷中勇于弹劾不避权势,因此被人称为“铁面御史”。他的为政简易,注重清修,每天所做的事情都会在夜晚穿着衣冠,散发香气向天告知。
赵抃于元丰七年(1084年)逝世,享年七十七岁。他被追赠太子少师,并被谥号为“清献”。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