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事典故:
赵四郎,原名赵抃,是一位清廉正直的官员。他在退休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三衢,并将自己的住所命名为“高斋”。他不论官位和容貌,与乡民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曾经写过一首诗,表达了自己的心情:“腰佩黄金巳退藏,个中消息也寻常。时人要识高斋老,只是阿村赵四郎。”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和对乡民的关怀。
赵四郎在担任成都转运使时,只随身带了一把琴和一只鹤。这一举动被后来的人们称为“琴鹤随身”。这个词语后来被用来形容官员清廉正直。宋代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人事一》和《宋史·赵抃传》中都有提到这个故事。赵四郎的这种行为被认为是官员廉洁的象征。赵善璙在《自警篇·嗜好》中也提到了赵四郎带着琴和鹤上任的事情。朱长文的《琴史》和叶梦得的《石林诗话》也都提到了琴、鹤和龟的故事。在四川崇州,后人为了纪念赵忭和陆游在罨画池旁修建了一座庙宇,称为赵陆公祠,后来改名为“二贤祠”。赵四郎的后人为了纪念这件事情,以琴鹤堂为堂号。
赵四郎在巡察青州时,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人被关进监狱,就会有十个人因此受到牵连而耽误工作;那些受到牵连的人更是无辜的。而且监狱里夏天潮湿,容易传染病,冬天则会有冻伤和脚气病。有些人因为一点小罪被长期拘禁,有些人因为一点牵连几乎丧命。狱卒和囚长的勒索和凌辱更是令人痛恨。赵四郎经常派人去查阅各地监狱的记录,通过囚犯的数量来推断官吏的贤明与否。这样的做法实行了一年后,各级官吏都不敢随意羁押人了。邵雍经常称赞赵四郎的这项善政。
赵四郎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官员应该清廉正直,关心民生,不随意羁押无辜的人。他的行为和思考方式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向赵四郎学习,努力做一个廉洁正直的人,关心他人的利益,解救无辜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一个更加公正和和谐的社会。
赵抃简介: 赵抃(1008年—1084年),字阅道,号知非,出生于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名臣。
赵抃在北宋时期担任过多个重要职位,他以清廉正直而闻名。他在朝廷中勇于弹劾不避权势,因此被人称为“铁面御史”。他的为政简易,注重清修,每天所做的事情都会在夜晚穿着衣冠,散发香气向天告知。
赵抃于元丰七年(1084年)逝世,享年七十七岁。他被追赠太子少师,并被谥号为“清献”。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