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肇的生平

生平
书舍人,历任多个地方长官,参与修撰多部重要史书。曾肇治平四年中进士后,先后担任黄岩县主簿、郑州教授等职务。后调至崇文阁校书、馆阁校勘兼国子监直讲、太常寺同知。在崇文院期间,他对秦汉以来的礼仪规范进行了增补修正,使其更加完善,并删定了《九域志》。这些工作得到了宋神宗的赞许,曾肇调任国史馆编修,后升任吏部郎中,改任右司,担任《神宗实录》的检讨工作。

元祐初,曾肇任起居舍人,不久后又成为中书舍人。他多次谏言朝廷应该辩正邪恶,减少宴乐,但由于意见不合,他辞去了给事中的职务,被任命为宝文阁待制,担任颍州(今安徽阜阳)的知州。之后,他调任邓州(今河南邓县)、齐州(今济南)、陈州(今河南淮阳)和应天府(今南京)。元祐七年,曾肇调任吏部侍郎,后因与祭祀有关的事务改任刑部,出任徐州和江宁府的知府。

元祐八年十月,宋哲宗继位后,曾肇被重新起用,受命入朝。他建议选用忠信端良之士,以防止近臣参与政务,但遭到贵戚的攻击,被任命为瀛州(今河北河间)的知州。绍圣四年,前史官范祖禹等在修撰神宗《实录》时发表了讥讽的言论,因此被降罪。曾肇参与修撰工作,也被降调至滁州。后来,他再次担任集贤殿修撰,出任泰州和海州(今连云港市)的知州。

元符三年正月,宋徽宗即位后,曾肇再次担任中书舍人,并上疏建议广开言路,昭雪元祐党人。他改任翰林学士兼侍读,负责起草诏令。当时,谏官陈灌和给事中龚原因言辞而受罪,没有人敢于救助,曾肇挺身而出,极力进行辩解。建中靖国元年,由于他的兄弟在朝中担任重要职位,为避嫌,曾肇拜为龙图阁学士,提举中太一宫。他先后出任陈州、太原、应天府、扬州和定州(今湖北麻城)的地方长官。他修撰了《哲宗实录》、《神宗宝训》和《国朝会要》,并提举中太一宫。之后,他出任陈州、扬州、定州、岳州、和州,历任太原和应天府。

崇宁元年,元祐时期的士大夫再次遭到贬谪,曾肇也被放逐到和州、岳州,然后贬至濮州(今山东鄄城)担任团练副使,最后到达汀州。四年后,他得以回归。

大观元年,曾肇在镇江去世。

在英、神、哲、徽四朝共40余年的时间里,曾肇践行了14个州,担任了吏、户、刑、礼四部侍郎,两次担任中书舍人。他参与修撰了多部重要史书,为朝廷的政务和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曾肇

曾肇简介: 曾肇(1047-1107),字子开,号曲阜先生,是宋代南丰人。他是曾巩的异母弟弟,被世人称为“南丰七曾”之一。曾肇是一位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诗人。

曾肇自幼聪慧好学,师承其兄曾巩。他非常重视儒学,广泛涉猎经传,他的文章温润有章法。他的容貌端庄,为人忠厚仁义。在他的官场生涯中,他历任吏、户、刑、礼四部侍郎,并担任过中书舍人。他对朝中事务敢于直抒胸臆,为人所称赞。

除了在朝中任职外,曾肇还在14个州、府担任地方官员,取得了许多政绩,受到人们的赞誉。他在政务上表现出了出色的才能和领导能力。

曾肇的生平中没有详细记载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日期。但根据他的生平经历和历史记载,可以确定他的活动年代为1047年至11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