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
曲以其清丽雅致的风格而闻名于世。张毕生是元代最为多产的散曲大家之一,也是元曲的集大成者之一。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描绘自然风光的,也有描述颓废生活的,还有为了回报而创作的,以及写闺情的。他的散曲在元代已经有了《今乐府》、《苏堤渔唱》、《吴盐》三种流传于世,且胡正臣子胡存善已经编有《小山乐府》。根据隋树森所辑的《全元散曲》,现存的散曲共有855首,九套曲,数量在元代是最多的。
小山除了擅长散曲,也能写诗,见于《元诗选》。然而,他以散曲而闻名于世。元代的高栻在《双调·殿前欢《题小山苏堤渔唱》中称赞他的才华“压尽香奁句,字字清殊”,并说他的价值堪比连城玉,名声超过《长门赋》。大食惟寅在《双调·燕引雏》《奉寄小山先辈》中称赞他的声名传遍南国,名声在中州广播。明代的贾仲明在《录鬼簿》中挽词,称赞他的作品《今乐府》、《苏堤渔唱》和《吴盐》是照耀乾坤的,他的才华如荆山上的玉,合浦中的珠,压倒了群儒。明代的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评价他的词“如瑶天笙鹤”,并称他的词清丽华美,不俗不艳,不受烟火气的影响,真可谓是不拘一格的才子;如果被太华之仙风所吹拂,招来蓬莱之海月的赞美,那他真是词林中的宗匠,当以九方皋之眼相媲美。明代的李开先在序乔吉、张可久二家小令时,称赞乔、张是乐府中的李杜,王骥德在《曲律》中辩称:“李则(王)实甫,杜则(马)东篱,始当;乔、张,盖长吉、义山之流”。清代的刘熙载在《艺概》中称乔、张两家固然同属一种高雅风格,不落俳语,但张尤为独特。
现代有人认为小山的曲风雅丽,他的曲作“不脱词境”,词曲之间几乎一致。但也有人肯定小山是一个独立的创造者,他的散曲代表了元代散曲中清华一派的风格。他的作品中有一些表达了贫穷和富贵无定的感慨,以及对社会黑白颠倒、贤愚不分现实的愤世嫉俗之情。小山的散曲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成为元代散曲的瑰宝。
张可久简介: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是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是元朝重要的散曲家和剧作家。
张可久与乔吉并称为“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他在元朝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关于张可久的生平和事迹,目前所知不多。他的具体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都没有确切的记录。根据一些文献记载,他大约生活在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
张可久以散曲和剧作而闻名,他的作品在元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散曲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物为主题,风格独特,语言优美。他的剧作则以历史题材和传奇故事为主,情节曲折,表现力强。
张可久与乔吉合作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剧作,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双壁剧”。这些剧作在元代戏曲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后世的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张可久的生平和作品资料有限,但他作为元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贡献和影响不容忽视。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欣赏,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