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筠的生平

生平
王庭筠,出生于公元1151年,出身于书香世家。他是左相张浩的外孙、书画家米芾的外甥,以及汉朝太原贤士王烈的32世孙。他的父亲王遵古是一位清正官员,被誉为“辽东夫子”。王庭筠是他的第三个儿子。

从小,王庭筠就显示出聪颖的才华。据《元氏墓碑》记载,他六岁时就能背诵书籍,理解大义。七岁开始学习诗词,十一岁就能写作文和诗词。他的学习成绩优秀,每天的日记都有五千多字。涿郡的才子王修,平时很少赞赏别人,但是一见到王庭筠,就称他为国士。

在金世宗大定十六年(1176年),王庭筠中进士,成为官承事郎,后来调任恩州军事判官。在任期间,他处理了一起冤案,释放了被冤枉的千余名百姓。然而,在以严刑为尚的政治环境下,他的官职却没有晋升,反而降职为馆陶主簿,继续从事簿书和检查工作。任期结束后,他选择在彰德(即相州,今安阳)买田置业,到黄华山寺读书,并自称为“黄华山主”。

在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王庭筠被召入馆阁,担任应奉翰林文字的职务。他还被命令与秘书郎张汝方一起鉴定内府的书画作品,将所见的珍品和士大夫们的前贤墨迹汇编成《雪溪堂帖》(现已失传)。之后,他被调任为翰林修撰。

承安元年(1196年),因为赵秉文上书的事情,王庭筠被削去职务,降为郑州防御判官。但是在承安四年,他又被起用为应奉翰林文字。

泰和元年(1201年),王庭筠再次被任命为翰林修撰,并随章宗秋山射猎。他应制赋诗三十余首,受到了极高的赞誉,被认为将要得到重用。

然而,在泰和二年(1202年)十月十日,王庭筠去世,享年52岁。金章宗特地写诗悼念他。

王庭筠的儿子王曼庆(也有作王万庆),字禧伯,号澹游,擅长墨竹和树石,继承了父亲的艺术风格。

诗人王庭筠的照片
王庭筠

王庭筠简介: 王庭筠(1151~1202)是金代的一位文学家和书画家。他的字是子端,号黄华山主、黄华老人、黄华老子,别号雪溪。他出生在金代的辽东地区(今营口熊岳),是米芾的甥子。

王庭筠的文学才华早有名气,他在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中进士,后来历任州县官员,最终担任翰林修撰的职位。他的文词风格深沉雅致,字画作品也非常精美。他的词作品被收录在《中州雅府》中,共有十六首,以幽峭绵渺见长。

关于王庭筠的具体出生和死亡日期,文献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