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愿沾染世俗之浊气。他在《白云舍诗序》中写道:“吾志不在宦游,而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他将自己的精力和才华都投入到了教育事业中,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才能。他在白云舍讲学的时候,不仅传授经典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他常常告诫学生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要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李孝光的教育方法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赏。他的学生中不乏后来成为名人的人物,如朱右、陶宗仪等。他的教育成果也得到了社会的肯定,被誉为“四方之士,远来受学”。他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当地,而是辐射到了整个江南地区。
然而,尽管李孝光在教育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始终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曾有过出仕从政的愿望,但由于时机不对或其他原因,他没有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他在《白云舍诗序》中写道:“吾志不在宦游”,表达了他对政治的不感兴趣。他更加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个人的修养和家庭的和睦是治理国家和平天下的基础。
李孝光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学问和教育的热爱和执着。他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我们用心去教育和培养下一代,就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李孝光简介: 李孝光(1285~1350)是元代的一位文学家、诗人和学者。他的初名是同祖,字季和,号五峰,后来被后代学者称为“李五峰”。他出生在温州乐清(今属浙江)。
李孝光在少年时期就非常博学,以其文章才华而闻名于世。他的文学作品受到古人的影响,不追求时尚,与杨维桢一起被称为“杨李”。早年他隐居在雁荡五峰山下,各地的学者纷纷前来向他学习,他的名声日益扩大。
至正七年(1347),李孝光应召担任秘书监著作郎,至正八年晋升为秘书监丞。然而,至正十年(1350)他辞去官职,返回南方。途中他在通州病逝,享年66岁。
李孝光著有《五峰集》20卷,这是他的主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