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应芳的学术主张

学术主张
谢应芳的著作时,常常提到《辨惑编》这部作品。

《辨惑编》是谢应芳最著名的著作,也是他个人思想体系的体现。这部作品主要反对佛教和道教,是理学理论的精华所在。谢应芳认为生死是自然的规律,他批判了老庄仙佛的说法,致力于破除迷信,认为这些邪说害正道,需要加以批判和排斥。

谢应芳在《辨惑编·异端》一章中指出:“古之为异端邪说者众矣,若老庄仙佛之流,自秦汉以来,惑世尤甚。”他认为老庄仙佛的说法在秦汉以后更加迷惑人心。他还批评了道教的斋醮仪式,认为这是宋徽宗的错误决策,导致了北宋的亡国。他认为求福的行为是妄意的,是对宗社的危害,是对物理的无知。他以明天历年间的大疫为例,指出那些只求医药而不求祈祷的人大多能够幸存,而那些求神保佑的人却死亡,从而揭示了佛道的虚伪性。

《辨惑编》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重要著作,对明初的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的出现,为后世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谢应芳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他对迷信和邪说的批判,强调了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除了《辨惑编》,谢应芳还有其他一些著作,如《思贤录》、《龟巢稿》、《怀古录》、《毗陵续志》、《龟巢诗文钞》、《龟巢词》等。这些作品也反映了他的学养和思想倾向。在《武阳志馀》卷十儒林类中记载了他的一些轶事,如他在苏州避难时请求官府黜退吴江三高祠中的范蠡,要求修葺顾雍的墓莹,以及显扬邹忠公浩墓等。他还主张禁止民间办丧事时做佛事等迷信活动,向周郎中上书陈述开荒等五件事,并向何太守请求减少水脚之征,都体现了他关心民生民风的思想。

总的来说,谢应芳的著作《辨惑编》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也是他个人思想体系的体现。他通过这部作品批判了佛教和道教的迷信,强调了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他的其他著作和一些轶事也反映了他的学养和思想倾向。谢应芳的思想对明初的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后世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诗人谢应芳的照片
谢应芳

谢应芳简介: 谢应芳(1295~1392)是元末明初的学者,字子兰,号龟巢,出生于常州武进(今属江苏)。他从小就专注于研究理学,并在白鹤溪上隐居,将自己的住所称为“龟巢”,并以此为号。他授徒讲学时,经常讨论与世教相关的问题,引导人们向善。元末时期,他因为政治原因离开了家乡,前往吴中避难,明朝兴起后才返回。他隐居在芳茂山,一直保持着高洁的品行,成为学者们所崇敬的榜样。他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著作。谢应芳的生平包含了他的出生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