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年),刘大夏调任南京户部右侍郎。他在南京期间,积极推行改革,整顿财政,减轻百姓负担。他还主持修建了南京城墙,加强了城市的防御能力。他的政绩卓著,深受朝廷和百姓的赞誉。
晚年退隐:
刘大夏在南京任职期间,家族发生了一些变故,他决定辞去官职回乡处理家事。他在家乡过上了平静的生活,专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他的著作《大夏子集》被誉为经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刘大夏晚年时,朝廷多次征召他出仕,但他都婉拒了。他认为自己已经尽了自己的责任,享受了官位带来的荣耀和权力,现在应该安享晚年,专心修身养性。他的退隐之举,得到了朝廷和社会的尊重和理解。
刘大夏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他在仕途中表现出了出色的才能和清廉的品质。他勤勉工作,勇于改革,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晚年生活充满了学术的热情和追求,他的著作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料。刘大夏的一生是充满了荣耀和成就的,他的事迹将永远被后人所铭记。
刘大夏简介: 刘大夏(1436年—1516年),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是明代的名臣和诗人。他在弘治十五年(1502年)被提升为兵部尚书,深受明孝宗的宠遇,辅佐孝宗实现了“弘治中兴”。他与王恕、马文升一起被称为“弘治三君子”,又与李东阳、杨一清一起被称为“楚地三杰”。
明武宗即位后,刘大夏多次请辞,最终以太子太保的职位回到家乡。然而,在刘瑾专权时期,他被罚戍到肃州。直到正德五年(1511年)获得赦免才得以返回家乡,不久后复官并致仕。
正德十一年(1516年),刘大夏去世,享年八十一岁。他被追赠太保,并被谥号为“忠宣”。刘大夏擅长诗歌创作,留下了《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等传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