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鏊的记念建筑

记念建筑
苏州王鏊祠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祠堂建筑,位于苏州市景德路274号。最初名为王文恪公祠,建于明代嘉靖十一年(1532年),是王鏊的儿子王延哲奏建的。该祠堂曾多次修缮,经历了清康熙、乾隆、嘉庆、同治和光绪年间的修复。

王鏊祠的建筑坐北朝南,由头门、过厅和享堂三进组成,之间通过庭院相连,两侧还有廊庑。整个建筑占地约1000平方米。头门面阔五间,进深五界,顶部为硬山顶,门上设有抱框和金刚腿,门额上方还有一对门簪。过厅面阔五间,进深七界,顶部也是硬山顶,前后设有长窗,次间和稍间则砌有半墙和短窗。享堂面阔三间,进深11界,高7.66米,顶部为硬山造。前面有轩廊和挂落装饰,次间和梢间之间有栏杆,廊的东西两端有粉墙和砖细贡式门洞。前廊柱间装有落地长窗,明间有八扇窗,次间各有六扇窗。所有柱子都承托在覆盆式连磉青石础上,明间的柱子还在础石上加置了合盆式石。石础上的雕饰非常精细,有缠枝花卉、莲荷婴戏、萱草双鹤、牡丹莲荷婴戏等。梁架是扁作的,廊枋上有斗三升隔架科承。脊桁上有山雾云和抱梁云的雕刻,非常精美。后檐柱间有八扇长窗,次间砌有半墙,各有六扇短窗。

王鏊祠是保存较完整的一座祠堂建筑,虽然头门已经改为清式,但过厅和享堂仍保留着明代的建筑风格。1980年进行了全面的修复,现在是苏绣艺术博物馆的所在地。

另外,王鏊故居也是苏州的一处历史名胜。位于苏州市东山镇陆巷村的“惠和堂”是一座明基清体的大型群体厅堂建筑。整个故居占地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共有104间厅、堂、楼、库和房。建筑面积约为2000多平方米。故居的轩廊制作精细,使用的材料粗壮,大部分是楠木制成的。瓦、砖、梁、柱上还有与主人王鏊宰相身份相对应的雕绘图案。

此外,王鏊故居还有一处名为“怡老园”的园林,位于苏州市学士街内。

诗人王鏊的照片
王鏊

王鏊简介: 王鏊(1450—1524)是明代的名臣和文学家。他的字是济之,号是守溪,晚年又号拙叟,学者们称他为震泽先生。他是汉族,出生在吴县(今江苏苏州)。

王鏊十六岁时就成为国子监的诸生,他的文学才华被广泛传诵。成化十一年,他考取了进士。后来,他被任命为编修,弘治时成为侍讲学士,还担任讲官的职务。之后,他被提升为吏部右侍郎,正德初又晋升为户部尚书和文渊阁大学士。

王鏊不仅博学多才,而且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著有《姑苏志》、《震泽集》和《震泽长语》等著作。这些著作展示了他的学识和见解。王鏊在明代的政治和文化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

王鏊于1524年去世,享年74岁。他的一生充满了成就和荣誉,被后人称为明代的名臣和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