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钱福,明代文学家,生于明英宗天顺五年,卒于明孝宗弘治十七年,享年四十四岁。他自幼天资聪慧,才思过人,七岁就能写文章。年轻时就成为名才子,与同县的顾清、沈悦齐名,被人们称为“三杰”。他曾游历小赤壁,对客放歌:“六丁拔出天地骨,一柱镇压东江东。”当时的人们都认为这是一句奇特的诗句。
1486年,钱福中举人。1490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进士(状元),在廷对策中写了三千多字,词理精确,没有使用草稿。他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同时致力于诗文创作,被当时的人们视为当世雄才。他的才华高超,几千字的文章能够立即完成,词锋所向,无人能与之匹敌。他还擅长八股文,被王夫之誉为与王鏊齐名的大家,称之为“钱王两大家”。他性格坦率,喜欢喝酒,常常喝到醉酒,言语间往往伤人,因此不受同僚的喜爱,引来了许多谤议。1493年,他被任命为会试的同考官。之后他假装生病辞去官职,不再出仕。
钱福的诗文名声在当时非常响亮,四方的人们都来求他写作,他常常在宴席上应酬宾客,谈笑风生的同时,还能为客人挥毫写字,满足众人的要求后,客人们就离去了。他对待松江知府刘琬时态度冷淡,没有给予礼遇,刘琬心怀怨恨。后来刘琬被人诬告,钱福得知后,急忙赶到吴门(今苏州),为刘琬辩白,从而使刘琬得到缓解。刘琬深感感激,想要亲近钱福,但钱福却一如既往地不理会他。钱福去世后,刘琬为他哭祭,出资修建墓地,并请沈悦写行状,顾清写传记。
钱福著有《鹤滩集》(6卷附《鹤滩遗文》1卷)、《尚书丛说》等著作。他还编辑了《唐宋名贤历代确论》(10卷),这些作品流传至今。钱福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文学成就,成为明代文坛上的一颗璀璨之星。
钱福简介: 钱福(1461—1504)是明代状元,字与谦,因家住松江鹤滩附近,自号鹤滩。他出生在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今上海松江),是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liú)的后裔。他在弘治三年考中进士,名列第一,后任官翰林修撰,但仅任职三年便告归。钱福的诗文以敏捷见长,才华出众,一时名声大噪。他根据文嘉的诗文修改创作的《明日歌》流传甚广。此外,他还著有《鹤滩集》一书。关于钱福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文中并未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