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的集述

集述
宋应星是明代著名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他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除了他最著名的著作《天工开物》之外,还有一些作品已经失传,但在江西省被重新发现。这些佚著包括《野议》、《论气》、《谈天》和《思怜诗》。

《野议》是一部政论著作,对明末时局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和文化等方面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并提出了一些改革主张。这部作品对于了解明末社会的动荡和问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思怜诗》是宋应星的一部诗集,其中包括了十首“思美”诗和四十二首“怜愚”诗。这些诗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愤世忧民之情,展现了他对时代的思考和关怀。

《论气》和《谈天》是关于自然科学的著作。从这两篇的标题来看,它们很可能是《卮言十种》中的部分篇章。这些著作在自然科学理论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

在生物学方面,《天工开物》中记录了农民培育水稻和大麦新品种的事例,并研究了土壤、气候和栽培方法对作物品种变化的影响。他还注意到不同品种蚕蛾杂交引起的变异情况,提出了通过人为努力可以改变动植物品种特性的科学见解。这些观察和研究为人工培育新品种提供了理论根据。

在物理学方面,《论气·气声》篇是一篇杰出的声学论文。宋应星通过对各种声音的具体分析,研究了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规律,并提出了声是气波的概念。这对于声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总的来说,宋应星的著作具有珍贵的历史和科学价值。他在金属冶炼、生物学和物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后世的科学发展做出了贡献。通过他的著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明代社会的现状和科学思想的发展。

诗人宋应星的照片
宋应星

宋应星简介: 宋应星(公元1587—约1666年)是中国明末科学家,字长庚,汉族江右民系,奉新(今属江西)人。他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于乡,后来在崇祯七年(1634)担任江西分宜教谕,十一年成为福建汀州推官,十四年担任安徽亳州知州。明朝灭亡后,他放弃官职回到家乡,直至终老。

在宋应星任江西分宜教谕期间,当时的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生产技术也达到了新的水平。他在这个背景下著成了《天工开物》一书。这本书是一部关于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涵盖了农业、手工业、纺织业、冶金业、建筑业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天工开物》对于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对后世的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了《天工开物》,宋应星还著有《野议》、《论气》、《谈天》、《思怜诗》、《画音归正》、《卮言十种》等著作。然而,这些著作现在已经失传,无法得知具体内容。

关于宋应星的出生和死亡年份,公元1587年是他的出生年份,而具体的死亡年份约为1666年,但没有确切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