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的藏书故实

藏书故实
袁枚,清代著名诗人和藏书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号随园老人。他出生在浙江钱塘(今杭州),在乾隆元年(1736)入京应考时,他是场内年纪最轻的学生,老师们都是宿儒和贤达文士。乾隆四年(1739)他中了进士,成为翰林院庶吉士,之后被分派到江南的溧水、江浦和沭阳等地任知县,最后调到江宁。

然而,39岁时,袁枚辞去了官职,回到金陵石头城下建造了一座名为“随园”的园林。他在园内种植竹子和花卉,一边享受园林的美景,一边著述不辍。从小他就热爱读书,但因为没有钱买书,一直感到苦恼。当他成为官员后,他用薪俸来换取书籍,积累了40万卷的藏书,还建造了藏书楼“小仓山房”和“所好轩”。他在《所好轩记》中专门记录了自己对味道、颜色、花卉、竹子、金石和字画的喜好。他认为这些东西都是有时限的,只有藏书不分年轻与年老、饥寒与富贵,读书的乐趣是无穷无尽的。乾隆三十八年(1773),清廷下诏要求袁枚献出他所藏的罕见书籍,他将这些书籍献给了清廷,并写了《散书记》以作纪录。他的藏书上印有“道素之门”、“百石山房”、“华里神仙”、“钱塘苏小是乡亲”、“此间乐”、“子才一阅”、“随园珍藏图书”、“小仓山房藏书之印”等字样。

袁枚的诗歌主张抒写个人情感,反对儒家的诗教。他的一些诗篇批评了汉儒和程朱理学,并宣称“六经尽糟粕”。大部分作品则表达了他闲适自在的生活情趣。他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尺牍》、《子不语》、《随园随笔》等30余种著作。

袁枚以他的诗歌才华和藏书家的身份在清代文坛上崭露头角。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也对当时的文化和学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批判。他的园林随园也成为了他精神生活的栖息之地,同时也是他藏书的宝库。袁枚的影响力延续至今,他被誉为清代文化界的重要人物之一。

诗人袁枚的照片
袁枚

袁枚简介: 袁枚(1716-1797)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字是子才,号称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他是汉族,出生在钱塘(今浙江杭州)。

袁枚于乾隆四年(1739年)中进士,后来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展现出了出色的政绩。然而,他在四十岁的时候就选择了告别官场,回到了江宁小仓山下筑筑的随园,专心从事诗歌创作。他在随园中吟咏诗歌,广收诗弟子,尤其是女弟子众多。

袁枚被誉为乾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一起被称为“乾隆三大家”。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为特点,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他的散文作品也同样优秀,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而闻名。

袁枚的一生充满了艺术的追求和创作的热情。他的诗歌和散文作品流传至今,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于1797年去世,享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