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谥号文忠,是清朝中期的一位爱国主义者。他出生于1785年,是唐朝莆田望族九牧林后裔。林则徐的家族在清初从莆田迁徙至福清的杞店乡,后又迁往福州。他被誉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这是魏源对他的评价。
林则徐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12月)受命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他采取了雷厉风行的措施,严禁鸦片,并在虎门公开销毁了237万斤的鸦片烟,取得了禁烟运动的胜利,名声传扬中外。
林则徐的学业起步于嘉庆三年(1798年),他中秀才后就读于鳌峰书院。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后,他被任命为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来进入福建巡抚张师诚的幕府。嘉庆十六年(1811年)他考中进士,成为庶吉士,并被授予编修的职位。他还先后担任江西乡试副考官和云南乡试正考官。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他被任命为江南道监察御史转浙江杭嘉湖道,期间他修建了海塘,发展了水利和农业,政绩显著。
在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成为一位爱国政治家。因此,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臣。
林则徐的童年贫苦。他的父亲林宾日是当地的教书先生,开设了一所书塾。母亲陈帙是闽县岁贡生陈圣灵的第五个女儿。林宾日和陈帙夫妇共生育了十一个子女,其中林则徐是次子。尽管林宾日是私塾教师,中了秀才后还能领取公粮,但家庭人口众多,生活十分困难。林母陈帙为了补贴家计,偷偷利用女红这项手艺赚钱,还将这项技艺传给了女儿们。林则徐每天上书塾之前,都会帮母亲姊妹将手工艺品拿到店铺寄卖,放学后再去店铺收钱交给母亲。这样的贫困童年让他养成了节俭的习惯。
林则徐的一生充满了奋斗和贡献。他以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行动,为中国近代的独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爱国精神和为人清廉的品质,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
林则徐简介: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出生于福建侯官人(今福州),是一位汉族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他的字是元抚,又有少穆、石麟等字号。晚年时,他还有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称号。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的重要人物,被视为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的伟大民族英雄。他最为著名的功绩是虎门销烟。作为一位政治家,他曾担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等高官职位,还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
林则徐的主要思想主张包括严禁鸦片、抵抗西方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他坚决主张禁止鸦片贸易,认为鸦片是中国社会的毒瘤,对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他积极推动禁烟运动,通过虎门销烟的行动,成功查禁了鸦片贸易,保护了中国的国家利益。
林则徐的思想和行动深受全世界的中国人敬仰。他的抵抗外侮的精神和对中国主权的坚守,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标志。他被尊称为民族英雄,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林则徐于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去世,享年65岁。他的一生充满了奋斗和贡献,为中国的独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事迹和思想影响至今,被广泛传颂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