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撰文报师恩:
护,绝不肯利用权势来欺压。他真是宣圣的护法,不仅是一代宗匠,也是文学界无与伦比的人物。他对人才的爱护如同生命一般,远远超过了后世那些虚伪的学者们。
蒲松龄的这篇文章,不仅是对施闰章的赞美,更是对那些官员的批评。他通过《胭脂》这个故事,表达了自己对施闰章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揭示了官员们的无能和冷漠。他认为,官员们在审案时缺乏深思熟虑,只是机械地执行命令,而不去真正关心人民的冤情。与之相比,施闰章的良苦用心和爱才护才的精神就显得更加可贵。
这篇文章不仅在文学上具有一定的价值,更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批判。它揭示了官员们的无能和冷漠,呼吁社会上的人们要关注冤情,要关心人才。同时,它也表达了对施闰章的感激之情,对他的爱才护才精神的赞美。这种精神不仅是施闰章个人的品质,更是一种社会价值观的体现。
蒲松龄通过这篇文章,向读者们传递了一种正能量,呼吁人们要关注社会公正,要关心人才。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激之情,向读者们展示了施闰章的伟大和官员们的无能。这篇文章不仅是对施闰章的赞美,更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批判,具有一定的文学和社会价值。
施闰章简介: 施闰章(1619—1683)是清初著名诗人,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媲萝居士、蠖斋,晚号矩斋,后人也称施侍读,另有称施佛子。他出生于江南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顺治六年(1649年)中进士,后授刑部主事。十八年举博学鸿儒,授侍讲,预修《明史》,进侍读。
施闰章的文章醇雅,尤工于诗,与同邑高咏等人唱和,被称为“宣城体”。他与宋琬并称为“南施北宋”,位于“清初六家”之列,也被列为“海内八大家”之中,在清初文学史上享有盛名。
施闰章著有《学馀堂文集》、《试院冰渊》等作品。他的诗文作品流传广泛,被后人广泛传颂。施闰章于1683年去世,结束了他在文学界的辉煌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