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一只猴子死后见到了阎王,向阎王要求投胎做人。阎王说:“既然你想做人,就需要将毛全部拔掉。”于是阎王就叫夜叉给猴子拔毛。刚刚才拔下了一根,猴子就忍不住痛得叫了起来。阎王笑道:“看你,连一根毛都舍不得拔,怎么做人呢?”
注释:
既:既然。
之:代指猴毛。
方:才。
胜:能忍受。
《一毛不拔》译文及注释详情»
从前,有一个古代的富翁,大家都叫他六叔。他是一个非常吝啬的人,整天都在盘剥穷人,以至于他自己也因此累倒了,差一点就昏死过去了。三天后,他稍微清醒了一下,发现屋里挤满了前来送终的亲友,他想要表达一些话。他的大侄子问道:“六叔,是不是还有两个亲人没有来见你?”他摇了摇头。二侄子接着问:“是不是有一笔银子放在某个地方,你没有交代给任何人?”六叔又摇了摇头。最后,他的妻子明白了他的意思,她看见两根灯芯同时点燃,于是挑掉了其中一根。这时,六叔才稍微松了一口气。
突然,快要断气的六叔流着泪,凑近妻子的耳朵,想要告诉她一些话。他说:“我死后,请把我留下的两张便纸分给前来吊唁的亲戚。”他的妻子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接着,六叔又说:“我死后,请不要用棺材来盛放我的遗体,只需要挖个坑,把我埋了就可以了。”他的妻子再次点头,表示会按照他的意愿去办。六叔继续说道:“我死后,请不要请和尚来念经,因为我在黄泉下自己会念经的。”他的妻子虽然有些不解,但还是答应了他。最后,六叔又说:“我死后,请把我的皮剥下来,卖给皮匠;把我的毛拔下来,卖给做刷子的人,但一根也不要丢掉……”他的声音越来越微弱,最后终于断气了。
六叔的妻子听完他的遗愿后,默默地流下了眼泪。她知道,六叔一生都是一个极端自私的人,他连死后的事情都要亲自安排,不愿意让别人得到他的一丝一毫。他的遗愿中的“一毛不拔”,不仅仅是形容他极端自私的性格,更是对他一生行为的最好诠释。
六叔的葬礼上,亲友们按照他的遗愿办理了一切。他的遗体被埋在了一个简单的坟墓里,没有棺材,只有一块简陋的墓碑。他留下的两张便纸被分给了前来吊唁的亲戚,他们看着这些便纸,心中充满了对六叔的不解和无奈。
然而,六叔的死并没有给他的亲友们带来太多的悲伤,反而让他们感到一种解脱。他们终于不再受到六叔的吝啬和剥削,可以自由地生活了。六叔的死也成为了一个教训,提醒着人们不要过分贪婪和自私,要善待他人,珍惜眼前的幸福。
从此以后,人们用“一毛不拔”来形容那些极端自私的人,提醒自己不要成为另一个六叔。六叔的故事也被流传了下来,成为了一个警示人们的寓言故事。
《一毛不拔》故事详情»
邯郸淳(约132年—221年),一作浮,又名竺,字子叔(一作子淑),又字子礼(或作正礼),东汉时颍川阳翟(今禹州市)人。他是三国魏时期的一位书法家,官至给事中。
邯郸淳的闲逸文作《笑林》和《艺经》成为中国最早的笑话和杂耍专著。这两部作品讲述了当时的许多笑话、噱头、善喻、讥讽、幽默趣事以及当时流行的投壶、米夹、掷砖、马射、弹棋、棋局、食籁等诸般游艺项目。
关于邯郸淳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和地点,目前的资料并不完全清楚。根据记载,他生活在东汉时期,大约在132年出生,去世于221年。他的出生地是颍川阳翟,现在的禹州市。作为一位官员和文人,邯郸淳在书法和文学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