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专心读书,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暮春时节,一寸光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
如果不是道人来逗笑,还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
注释:
白鹿洞:在今江西省境内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南。这里青山环抱,碧树成荫,十分幽静。名为“白鹿洞”,实际并不是洞,而是山谷间的一个坪地。
春深:春末,晚春。
一寸光阴一寸金:以金子比光阴,谓时间极为宝贵,应该珍惜。寸阴:极短的时间。
道人:指白鹿洞的道人。
引笑:逗笑,开玩笑。
周情孔思:指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
追寻:深入钻研。
《白鹿洞二首·其一》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诗是一首描述诗人自己的读书生活的诗,也是一首表达珍惜时间的诗歌。诗中提到的“白鹿洞”位于今江西省境内的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南,这里环境幽静,青山环抱,碧树成荫。诗人李渤在这里读书,养了一头白鹿作为伴侣,因此这个地方被称为“白鹿洞”。
诗中的第一句“读书不觉已春深”表达了诗人专心读书,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春末的感受。诗人每天都过得紧张而充实,完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当他突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时,他感到非常意外和感慨。他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还有很多知识要学习,但时间总是不够用。接下来的一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表达了诗人的感悟,他用金子来比喻时间的宝贵,表示时间应该被珍惜。这句话是诗人由叙事自然引发出来的感悟,也成为了一句不朽的格言,激励人们特别是读书人要珍惜时间,注重知识的积累,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
接下来的一句“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是在叙述诗人发现“春深”的原因。这里的“道人”指的是白鹿洞的道人,而“引笑”则表示逗笑、开玩笑。道人修禅养性,能够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而诗人需要道人来“引笑”,才能放松一下,休息片刻。这表明诗人在读书时非常专心致志,与众不同。正是在道人到来的时候,诗人正在深入研究周公和孔子的精义和教导,这里的“周情孔思”指的是古代读书人所读的儒家经典。
整首诗中的“一寸光阴一寸金”这句诗句成为了劝勉世人珍惜时间的千古名言。后人应当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知识是靠时间积累起来的,为了充实和丰富自己,应该非常珍惜时间。
《白鹿洞二首·其一》赏析详情»
王贞白,字有道(875—958),号灵溪,是唐末五代十国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出生在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唐乾宁二年(895)登上进士榜,七年后(902)被任命为校书郎。他与罗隐、方干、贯休等人一起倡导和创作诗歌。
在他登科和授职之间的七年时间里,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并创作了许多边塞诗。这些诗作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辛,激励了士兵们的士气。他对军旅生活和战争景象的描写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
王贞白的诗集《灵溪集》共有七卷,但现在只编有一卷诗作流传下来。他的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表达了时间的宝贵和珍贵。
关于王贞白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信息并未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