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傍晚,浮云收敛,淡净的蓝天像一片澄碧的琉璃。银灿灿的圆盘,从海底升起,皓洁的月色洒下清澈的银辉,笼罩四野。晶莹莹纤尘不染,月宫嫦娥淡装伫立,明净净历历可数,那丹桂的枝叶参差不齐。刚刚开始结露,秋风尚未凛冽,一年中再没有如此美好的秋夕。露天下久坐仰望,疏落的流萤时时闪过,惊起的乌鸦向南飞去。登上冰冷的瑶台,将栏杆倚暖,欲下台阶却迟迟疑疑。
我想念远方的佳人,自离别断了消息,当此夜月也应寄情千里缓解相思愁绪。最牵动情怀,是那铜漏的水声不断滴沥;暗自伤心悲惨,是那婆娑的花影偷偷转移。料想来日的夜晚,皎洁的月光依然清丽,但天气是阴是晴又怎能预知呢?我们倾心爱恋,如今离别后,又期望着隔年的相遇。但愿人们健康,清醇的美酒,淡素的月影,永远相随相伴。
注释:
嫦娥:即月中仙子。
丹桂: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
玉露:秋露。零,指雨露及泪水等降落掉下。
金风:秋风。
瑶台:美玉砌的楼台。此泛指华丽的楼台。
迟迟:眷恋貌。
凝恋:深切思念。
《绿头鸭·咏月》译文及注释详情»
晁端礼是唐代著名的词人,他的词作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应制颂圣之作,这类词作是为了应对官方的命令而写的,主要是赞美君主的作品。第二类是描写妇女,尤其是歌妓的心思情态之作。晁端礼的这类词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妇女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她们的情感和思想。第三类是抒发个人游宦生活感受之作,这类词作多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时的心情,他通过饮酒或隐居来寻求解脱。然而,晁端礼的词作中也有一些遒劲超旷的篇章,比如他的名作《绿头鸭》,这首词描绘了中秋赏月的景象,境界高远,抒情气氛十分优美,被前人称为“清婉”。晁端礼的词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后世的文人墨客。 《绿头鸭·咏月》创作背景详情»
的情思,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佳人的思念之情。整篇词以描写中秋月景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婉转的语言,将词人对月景的赞美与对远方佳人的思念相融合,展现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绿头鸭·咏月》赏析详情»
晁端礼(1046~1113)是北宋时期的词人。他的名字有时也写作元礼,字叫次膺。他出生在河南省开德府清丰县(今属河南),但因为他的父亲葬在山东济宁的济州任城,所以他被认为是任城人。
在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晁端礼应蔡京的推荐而来到京城。正好在宫禁中有一朵莲荷初生,他写了一首《并蒂芙蓉》的词,得到了徽宗的赞赏。因此他被任命为大晟府协律的承事郎。黄称他与万俟雅言(咏)齐名,按月律进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然而他还没有正式上任就病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