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回首往事已不再。人一生中,度过的时间无非是春夏秋冬,所追求的无非是温饱和安稳的住所。那时心忧家国,结果浪费了岁月,于是频繁地对镜自照,满头乌发油黑,唯恐年华早逝,导致壮志未能实现。虽然才刚刚进入渐老的年纪,却因为忧愁而早早生出了白发。国家的屈辱和家族的仇恨何时才能得到报复呀?遥望北国的关山河流,不禁让人感到黯然伤神。
人生的正确志向,不应该随时更改,不要走偏离正道的路。只有忠诚于国家的思想和行为,才是与天意相符、符合民情、内心坦荡的。那些误国的贼人现在又在哪里呢,现在回想起来心中仍然愤恨难平。南北分裂,恐怕会长时间地隔绝。夜半听到鸡鸣就起来练武,苦练武艺只愿为国家效力。想到这个愿望遥遥无期,只能不停地叹息,心中充满怨恨。
注释:何堪:岂可;哪里能。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可。
裘葛:裘,冬天的衣服;葛,夏天的衣服。泛指四季的衣物。
营:谋求。
绿鬓:乌黑而有光泽的鬓发。形容年轻美貌。
鬅鬙(péng sēng):头发散乱的样子。
戛(jiá)击:敲击。
太息:出声叹气。
《贺新郎·往事何堪说》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词的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这首词是根据稼轩的原韵写成的,内容表达了词人对北宋灭亡和国家耻辱的痛心和愤怒。
文章首先介绍了写作这首词的缘由,词人刘学箕在与陈亮游玩后,受到了稼轩的影响,写下了这首词。稼轩是南宋时期的爱国词人,他的词作充满了抗金的豪情壮志。而刘学箕所处的时代稍晚于稼轩,南北分裂,朝廷无力抗金,有人甚至主张投降。刘学箕对此感到悲愤难平,因此写下了这首词,继承了辛词的爱国传统。
接下来,文章分析了词中的几个关键句子。首句“往事何堪说”概括了北宋灭亡到词人写作这段时间的历史变故和国恨家仇,表达了词人内心的痛苦。词人长期隐居不仕,虽然游历过江浙等地,但生活却是平淡无奇的。他对人生的消磨感到不甘寂寞,透露出他的不满和渴望。词中还提到词人年轻时有过报效祖国的理想,但由于朝廷的不作为,他的壮志未能得到实现,导致他早生了华发。他对国耻家仇的愁苦和对北国关山河月的遥望,令人感到黯然神伤。
总的来说,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北宋灭亡和国家耻辱的痛心和愤怒,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报国理想的追求。通过对词中关键句子的分析,文章展示了词人的情感和思想,揭示了这首词的深层含义。
《贺新郎·往事何堪说》赏析详情»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在世。他是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
根据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整理和补充刘学箕的生平如下:
刘学箕生于约公元1192年前后,出生地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他是刘子恽的孙子,字习之。
刘学箕生平未仕,没有担任过官职。然而,他对于游历却非常热衷,他游历过襄汉、蜀都,寄居于湖浙地区。在他的旅行中,他游览了许多名山大川,积累了丰富的见闻和经验。他还通过旅行结交了许多朋友,广泛交流和学习。
关于刘学箕的死亡年份和具体情况,目前没有相关的资料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