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梅谢了》原文赏析

  • qín
    é
    ·
    meí
    xiè
    liǎo
  • [
    sòng
    dài
    ]
    liú
    zhuāng
  • meí
    xiè
    liǎo
    sài
    yuán
    dòng
    jiě
    hóng
    鸿
    guī
    zǎo
    hóng
    鸿
    guī
    zǎo
    píng
    wèn
    xùn
    liáng
    lǎo
  • zhè
    西
    miàn
    biān
    shēng
    qiāo
    huái
    beǐ
    chuī
    yān
    shào
    chuī
    yān
    shào
    xuān
    gōng
    diàn
    殿
    lěng
    yān
    shuaī
    cǎo

原文: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相关标签:梅花爱国思念咏物忆秦娥

译文及注释

译文:梅花凋谢了,北方边塞的冰雪已经融化,大雁也早早地向北飞去了。我要委托那北归的大雁,请它问候一下故都家乡的父老。

注释:忆秦娥:词牌名。双调,共四十六字,有仄韵、平韵两体。
梅谢了:指梅花凋落。
塞垣(yuán):指汉代为抵御鲜卑所设的边塞。
鸿(hóng):即鸿雁,是一种候鸟。秋风起时北雁南飞,春季则自南归北。在诗词中常被当作信使。
凭伊:指凭借大雁
问讯:问候;慰问。
大梁遗(yí)老:即中原父老、北宋遗民。大梁,战国魏都,即北宋时都城汴京。
浙河:即浙江 。
炊烟:指烹制饭菜形成的烟气。
宣和宫殿:借指故国宫殿。宣和,宋徽宗年号。 《忆秦娥·梅谢了》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南宋朝廷昏庸的时期,具体时间是开禧二年(1206年)。在这一年,韩惦胄仓促的北伐失败了,导致南宋朝廷不得不与敌对势力达成和议。然而,和议之后,南宋朝廷的皇帝和掌权的投降派大臣却立刻将恢复中原的大业置之脑后,对国家的前途漠不关心。

然而,许多爱国志士们并没有忘记失陷的广大国土,他们日日为国家的前途担忧。他们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期望,希望能够重振国家的雄风,恢复中原的统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创作了这首词。

这首词表达了爱国志士们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期望。他们深感南宋朝廷的昏庸和投降派大臣的背叛,对国家的未来感到担忧。然而,他们并没有放弃希望,相反,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重振国家的雄风,恢复中原的统一。这首词充满了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复兴的渴望,展现了爱国志士们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总之,这篇创作背景描绘了南宋朝廷昏庸和投降派大臣的背叛,以及爱国志士们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期望。这首词是他们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们对国家复兴的渴望和决心。 《忆秦娥·梅谢了》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古代词作《鸿雁》的解读。词的开头以“梅谢了”三字说明了季节正当柳垂金丝的早春。春梅谢去,引起词人一系列的联想。他想起这时中原大地宋、金边界地区,该也在冻解冰融、逐渐转暖了。宋、金自“绍兴和议”之后,两国边境东以淮水,西以大散关为界,所谓的“塞垣”已不是往昔的北地,所以“鸿归早”也暗示着国境线的南移。接下去“鸿归早”三句,要借鸿雁带讯问候故都父老。

下片进一层表达了对故土、故都的深切怀念。南宋偏安江左,浙江西路的镇江一带已经接近前线,北岸的瓜洲渡口是金失南侵的冲要之地。“边声悄”,指这一带平静无战事。“淮河”句,是说淮河一带,本来是人烟稠密、运输繁忙之地,自从靖康之乱、金兵南侵,一路烧杀掳掠,而在这片疮痍满目的土地上,人口稀少,生活艰苦,呈现出残破荒凉的景象,这里就以“炊烟少”三个字以概括之。

末尾两句与上片结句相呼应。前面是说早春北归的鸿雁问候故都遗老,末尾点出故都宫殿(宣和是徽宗年号)那里曾是北宋朝廷所在,当年是何等巍峨宏丽,如今只余下冷烟衰草。遗民凭吊之余,不仅暗伤亡国,恐怕也在切盼着王师能如鸿归一般,早日北上恢复中原,而这也是词人的心愿。

词人借鸿雁的眼光展示了北宋宫殿凄凉景色,抒发出故宫黍离、国家衰亡的悲愤,也是对南宋当局的指责。整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历史背景,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中原复兴的期盼。 《忆秦娥·梅谢了》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刘克庄的照片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他是宋末文坛的领袖,也是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其词风豪迈慷慨。他是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最大的一位。

刘克庄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并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他在辞赋创作中注重形式的变化和创新,提倡以意境为主导,强调诗歌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他的辞赋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抒发社会时事为主题,既有豪放激昂的作品,也有细腻婉约的作品。

刘克庄的诗歌作品以豪放慷慨著称,他的词作则更加富有个人情感和社会关怀。他的词风独特,既有豪放激昂的作品,也有细腻婉约的作品。他的词作在南宋文坛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克庄的诗论思想也具有重要意义。他提出了“诗以言志,词以言情”的观点,强调诗歌和词作的表达功能。他还提出了“诗以意为主,辞以文为辅”的理论,强调诗歌的意境和辞藻的运用。他的诗论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和理论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根据以上内容,可以补充刘克庄的出生和死亡年份为1187年和1269年。

猜您喜欢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宋代 岳飞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
马蹀阏氏血,旗袅可汗头。
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梅花绝句·其二

宋代 陆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

宋代 向子諲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