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元宵节的繁灯丽彩夺去了明月的光华,喧闹的戏鼓声一直响至天亮。习俗风情与以前没什么两样,只是人到中年,情味有些凄凉。
像汉朝的张敞,对着明镜为佳人描眉,一起在楼中赏月,祈求天长地久。欢乐的人们渐渐散去,街上如往常般寂静,而我的心情却渐渐感到有些忧伤。
注释:
陈敬叟:字以庄,号月溪,建安人。
霁(jì)华:月光皎洁。
明发:黎明阳光散开。《诗·小雅·宛》:“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浅画镜中眉:用张敞画眉事,表现夫妻恩爱。
《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诗是一首元宵观灯戏友感怀之佳作,通过描写元宵夜晚灯火通明、锣鼓声不决的繁盛景象,突出了中年情怀与往昔的不同。诗人表达了自己中年气衰、叹世事沧桑的情感,以及对友人和美夫妻生活的羡慕和自己生活的愁苦。
上片描写了元宵夜晚灯火通明、锣鼓声不决的繁盛景象,与此同时,诗人自己已经入中年,情味自别,感叹自己的孤独。诗中的“繁灯”两句概括了元夕的繁盛,第一句写灯光之多与明亮,第二句写人们彻夜狂欢,形声兼备,概括力极强。接下来的三、四句写“物色”依旧,而人近中年,不禁感慨万分,颇有悲凉之感。
下片则转写了闺情,诗人想象陈敬叟之妻在家画眉拜月,盼夫早归,而陈敬叟却留滞临安,当夜阑人静之时,也不免愁肠渐生。诗中的“戏”指的是调侃友人夫妻恩爱,反衬自己的寂寞,暗寓着羡慕之情。结尾两句与开头两句相呼应,强化了主题,点出了主旨:欢乐时,人们可以暂时忘却忧伤,但当欢乐过后,孤寂之感便会重新萦绕心头,突出了自己忧愁的心绪,昭示出盛筵必散的哲理,带有感伤之味。整首诗通过一个“渐”字,慢慢道出了作者委曲幽怨之情。整首诗层次分明,真实地表达了人生的体验,含蓄中带有余味。
《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鉴赏详情»
刘克庄(1187~1269),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他是宋末文坛的领袖,也是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其词风豪迈慷慨。他是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最大的一位。
刘克庄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并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他在辞赋创作中注重形式的变化和创新,提倡以意境为主导,强调诗歌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他的辞赋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抒发社会时事为主题,既有豪放激昂的作品,也有细腻婉约的作品。
刘克庄的诗歌作品以豪放慷慨著称,他的词作则更加富有个人情感和社会关怀。他的词风独特,既有豪放激昂的作品,也有细腻婉约的作品。他的词作在南宋文坛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克庄的诗论思想也具有重要意义。他提出了“诗以言志,词以言情”的观点,强调诗歌和词作的表达功能。他还提出了“诗以意为主,辞以文为辅”的理论,强调诗歌的意境和辞藻的运用。他的诗论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和理论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根据以上内容,可以补充刘克庄的出生和死亡年份为1187年和126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