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贵粟疏》原文赏析

  • lún
    guì
    shū
  • [
    liǎng
    hàn
    ]
    cháo
    cuò
  • shèng
    wáng
    zài
    shàng
    ér
    mín
    dòng
    zhě
    feī
    néng
    gēng
    ér
    shí
    zhī
    zhī
    ér
    zhī
    weí
    kaī
    cái
    zhī
    dào
  • yáo
    yǒu
    jiǔ
    nián
    zhī
    shuǐ
    tāng
    yǒu
    nián
    zhī
    hàn
    ér
    guó
    wáng
    juān
    zhě
    chù
    duō
    ér
    beì
    xiān
  • jīn
    hǎi
    neì
    weí
    rén
    mín
    zhī
    zhòng
    tāng
    jiā
    wáng
    tiān
    zaī
    shǔ
    nián
    zhī
    shuǐ
    hàn
    ér
    chù
    weì
    zhě
    yǒu
    mín
    yǒu
    shēng
    zhī
    weì
    jìn
    kěn
    shān
    zhī
    weì
    jìn
    chū
    yóu
    shí
    zhī
    mín
    weì
    jìn
    guī
    nóng
  • mín
    pín
    jiān
    xié
    shēng
  • pín
    shēng
    shēng
    nóng
    nóng
    zhù
    zhù
    xiāng
    qīng
    jiā
    mín
    niǎo
    shòu
  • suī
    yǒu
    gāo
    chéng
    shēn
    chí
    yán
    chóng
    xíng
    yóu
    néng
    jìn
  • hán
    zhī
    dài
    qīng
    nuǎn
    zhī
    shí
    dài
    gān
    zhǐ
    hán
    zhì
    shēn
    lián
    chǐ
  • rén
    qíng
    zài
    shí
    zhōng
    suì
    zhì
    hán
  • shí
    hán
    suī
    néng
    bǎo
    jūn
    ān
    néng
    yǒu
    mín
    zaī
    míng
    zhǔ
    zhī
    rán
    mín
    nóng
    sāng
    báo
    liǎn
    guǎng
    广
    chù
    shí
    cāng
    lǐn
    beì
    shuǐ
    hàn
    mín
    ér
    yǒu
  • mín
    zhě
    zài
    shàng
    suǒ
    zhī
    shuǐ
    zǒu
    xià
    fāng
  • zhū
    jīn
    yín
    shí
    hán
    rán
    ér
    zhòng
    guì
    zhī
    zhě
    shàng
    yòng
    zhī
  • weí
    qīng
    weī
    zàng
    zài
    zhōu
    hǎi
    neì
    ér
    hán
    zhī
    huàn
  • lìng
    chén
    qīng
    beì
    zhǔ
    ér
    mín
    xiāng
    dào
    zeí
    yǒu
    suǒ
    quàn
    wáng
    táo
    zhě
    qīng
  • shēng
    cháng
    shí
    feī
    chéng
  • shǔ
    shí
    zhī
    chóng
    zhōng
    rén
    shèng
    weí
    jiān
    xié
    suǒ
    ér
    hán
    zhì
  • shì
    míng
    jūn
    guì
    ér
    jiàn
    jīn
  • jīn
    nóng
    kǒu
    zhī
    jiā
    zhě
    xià
    èr
    rén
    néng
    gēng
    zhě
    guò
    bǎi
    bǎi
    zhī
    shōu
    guò
    bǎi
    shí
  • chūn
    gēng
    xià
    yún
    qiū
    huò
    dōng
    zàng
    xīn
    qiáo
    zhì
    guān
    geǐ
    yáo
    chūn
    fēng
    chén
    xià
    shǔ
    qiū
    yīn
    dōng
    hán
    dòng
    shí
    zhī
    jiān
    xiū
  • yòu
    sòng
    wǎng
    yíng
    lái
    diào
    wèn
    yǎng
    cháng
    yòu
    zài
    zhōng
  • qín
    shàng
    beì
    shuǐ
    hàn
    zhī
    zaī
    zhèng
    bào
    nüè
    liǎn
    shí
    cháo
    lìng
    ér
    gǎi
  • dāng
    yǒu
    zhě
    bàn
    jiǎ
    ér
    mài
    zhě
    beì
    chèng
    zhī
    shì
    yǒu
    mài
    tián
    zhái
    sūn
    cháng
    zhài
    zhě
  • ér
    shāng
    jiǎ
    zhě
    zhù
    beì
    xiǎo
    zhě
    zuò
    liè
    fàn
    mài
    cāo
    yíng
    yóu
    shì
    chéng
    shàng
    zhī
    suǒ
    mài
    beì
  • nán
    gēng
    yún
    cán
    zhī
    wén
    cǎi
    shí
    liáng
    ròu
    nóng
    zhī
    yǒu
    qiān
    zhī
  • yīn
    hòu
    jiāo
    tōng
    wáng
    hóu
    guò
    shì
    xiāng
    qīng
    qiān
    yóu
    áo
    guàn
    gài
    xiāng
    wàng
    chéng
    jiān
    feí
    gǎo
  • shāng
    rén
    suǒ
    jiān
    bìng
    nóng
    rén
    nóng
    rén
    suǒ
    liú
    wáng
    zhě
  • jīn
    jiàn
    shāng
    rén
    shāng
    rén
    guì
    zūn
    nóng
    nóng
    pín
    jiàn
  • zhī
    suǒ
    guì
    zhǔ
    zhī
    suǒ
    jiàn
    zhī
    suǒ
    beī
    zhī
    suǒ
    zūn
  • shàng
    xià
    xiāng
    fǎn
    hǎo
    è
    guaī
    ér
    guó
  • fāng
    jīn
    zhī
    ruò
    shǐ
    使
    mín
    nóng
    ér
  • mín
    nóng
    zài
    guì
    guì
    zhī
    dào
    zài
    shǐ
    使
    mín
    weí
    shǎng
  • jīn
    tiān
    xià
    xiàn
    guān
    bài
    jué
    chú
    zuì
  • rén
    yǒu
    jué
    nóng
    mín
    yǒu
    qián
    yǒu
    suǒ
    xiè
  • néng
    shòu
    jué
    jiē
    yǒu
    zhě
  • yǒu
    gòng
    shàng
    yòng
    pín
    mín
    zhī
    sǔn
    suǒ
    weì
    sǔn
    yǒu
    lìng
    chū
    ér
    mín
    zhě
  • shùn
    mín
    xīn
    suǒ
    zhě
    sān
    yuē
    zhǔ
    yòng
    èr
    yuē
    mín
    shào
    sān
    yuē
    quàn
    nóng
    gōng
  • jīn
    lìng
    mín
    yǒu
    chē
    zhě
    sān
    rén
  • chē
    zhě
    tiān
    xià
    beì
    weí
  • shén
    nóng
    zhī
    jiào
    yuē
    yǒu
    shí
    chéng
    shí
    rèn
    tāng
    chí
    bǎi
    dài
    jiǎ
    bǎi
    wàn
    ér
    néng
    shǒu
  • shì
    guān
    zhī
    zhě
    wáng
    zhě
    yòng
    zhèng
    zhī
    běn
  • lìng
    mín
    shòu
    jué
    zhì
    shàng
    nǎi
    rén
    ěr
    zhī
    gōng
    xiāng
    yuǎn
  • jué
    zhě
    shàng
    zhī
    suǒ
    shàn
    chū
    kǒu
    ér
    qióng
    zhě
    mín
    zhī
    suǒ
    zhòng
    shēng
    ér
  • gāo
    jué
    miǎn
    zuì
    rén
    zhī
    suǒ
    shèn
  • shǐ
    使
    tiān
    xià
    rén
    biān
    shòu
    jué
    miǎn
    zuì
    guò
    sān
    suì
    sài
    xià
    zhī
    duō
  • xià
    xìng
    shǐ
    使
    tiān
    xià
    sài
    xià
    bài
    jué
    shèn
    huì
  • qiè
    qiè
    sài
    zhī
    shí
    yòng
    xiè
    tiān
    xià
  • biān
    shí
    zhī
    suì
    lìng
    jùn
    xiàn
    zhī
    suì
    shàng
    shí
    shè
    shōu
    nóng
    mín
  • jiā
    wàn
    mín
    mín
    qín
    nóng
  • shí
    yǒu
    jūn
    ruò
    zāo
    shuǐ
    hàn
    mín
    kùn
    tiān
    xià
    ān
    níng
    suì
    shú
    qiě
    meǐ
    mín

原文: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
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民贫,则奸邪生。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
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 故民可得而有也。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无择也。
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
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无饥寒之患。
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
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
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署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
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
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
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遨,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
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
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
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
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
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
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
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
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
”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
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
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
夫得高爵也免罪,人之所甚欲也。
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
窃窃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渫天下粟。
边食足以支五岁,可令入粟郡县矣;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租。
如此,德泽加于万民,民俞勤农。
时有军役,若遭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宁;岁孰且美,则民大富乐矣。


相关标签:古文观止议论农业策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圣明的君王统治下,百姓不挨饿受冻,这并非是因为君王能亲自种粮食给他们吃,织布匹给他们穿,而是由于他能给人民开辟财源。所以尽管唐尧、夏禹之时有过九年的水灾,商汤之时有过七年的旱灾,但国内没有因饥饿而死的人,这是因为贮藏积蓄的东西多,事先早已作好了准备。现在全国统一,土地之大,人口之多,不亚于汤、禹之时,又没有连年的水旱灾害,但积蓄却不如汤、禹之时,这是什么道理呢?原因在于土地还有潜力,百姓还有余力,能长谷物的土地还没全部开垦,山林湖沼的资源尚未完全开发,游手好闲之徒还没全都回乡务农。

百姓生活贫困了,就会去做邪恶的事。贫困是由于不富足,不富足是由于不务农,不从事农业就不能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不能定居就会离开乡土,轻视家园,像鸟兽一样四处奔散。这样的话,国家即使有高大的城墙,深险的护城河,严厉的法令,残酷的刑罚,还是不能禁止他们。受冻的人对衣服,不要求轻暖;挨饿的人对于食物,不要求香甜可口;饥寒到了身上,就顾不上廉耻了。人之常情是:一天不吃两顿饭就要挨饿,整年不做衣服穿就会受冻。那么,肚子饿了没饭吃,身上冷了无衣穿,即使是慈母也不能留住她的儿子,国君又怎能保有他的百姓呢?贤明的君主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让人民从事农业生产,减轻他们的赋税,大量贮备粮食,以便充实仓库,防备水旱灾荒,因此也就能够拥有人民。

百姓呢,在于君主用什么办法来管理他们,他们追逐利益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不管东南西北。珠玉金银这些东西,饿了不能当饭吃,冷了不能当衣穿;然而人们还是看重它,这是因为君主需要它的缘故。珠玉金银这些物品,轻便小巧,容易收藏,拿在手里,可以周游全国而无饥寒的威胁。这就会使臣子轻易地背弃他的君主,而百姓也随便地离开家乡,盗贼受到了鼓励,犯法逃亡的人有了便于携带的财物。粟米和布帛的原料生在地里。 《论贵粟疏》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汉文帝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状况。汉文帝上台后,他采取了一种与民休息的政策,注重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了农业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然而,商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谷物价格下降对农民的伤害,导致社会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晁错写了一篇奏疏,全面论述了“贵粟”的重要性。他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包括重视农业抑制商业发展、将粮食收归官方管理、通过授予爵位来减轻罪责等。这些主张旨在通过重视农业,保护农民的利益,缓解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

这篇创作背景揭示了汉文帝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状况,以及晁错为解决社会问题所提出的主张。它反映了当时社会阶级矛盾的加剧和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为后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背景信息。 《论贵粟疏》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围绕着作者对于重农贵粟对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文章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以及对农民现实生活的描写,展示了农业发展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如果粮食价格过低,会挫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导致产量减少,对国家稳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作者提出了“欲民务农,在于贵粟”的观点,认为提高粮食价格可以激励农民更加投入农业生产,从而改变“谷贱伤农”的状况。

这篇文章对于解决现代社会的“三农”问题也具有借鉴意义。然而,作者在对待商业和商人的态度上存在一些偏颇和不公正之处。他尊崇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认为商人无农民之劳,却能享受更好的生活。这种观点可能会忽视商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商人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因此,读者在阅读时需要注意这一点。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通过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进行阐述,提出了提高粮食价格的观点,以解决“谷贱伤农”的问题。同时,文章也提醒读者要注意作者对待商业和商人的态度上的偏颇。这篇文章对于理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解决现代社会的“三农”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论贵粟疏》赏析详情»

两汉诗人晁错的照片
晁错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是西汉文帝时期的重要人物,他出生在颍川(今河南禹县城南晁喜铺),是汉族。晁错以其卓越的文才而受到重用,先后担任太常掌故、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太子的老师)和贤文学。

在教导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景帝)的过程中,晁错展现出深刻的思想和非凡的辩才,因此被太子尊为“智囊”,成为他的重要顾问和智囊人物。

然而,晁错的一生并不平静。在七国之乱期间,他因为被指控与叛乱有关而被判处腰斩,死于西安东市。晁错的死对于当时的政治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使他成为了历史上备受瞩目的人物之一。

晁错的一生充满了荣耀和悲剧,他的才华和智慧为他赢得了文人的赞誉,但最终却因政治斗争而丧命。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思考权谋和忠诚的经典案例之一。

猜您喜欢

报任安书(节选)

两汉 司马迁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晏子谏杀烛邹

两汉 刘向

齐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诏吏欲杀之。
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哀时命

两汉 庄忌

哀时命之不及古人兮,夫何予生之不遘时!
往者不可扳援兮,徠者不可与期。
志憾恨而不逞兮,杼中情而属诗。
夜炯炯而不寐兮,怀隐忧而历兹。
心郁郁而无告兮,众孰可与深谋!
欿愁悴而委惰兮,老冉冉而逮之。
居处愁以隐约兮,志沉抑而不扬。
道壅塞而不通兮,江河广而无梁。
愿至昆仑之悬圃兮,采锺山之玉英。
揽瑶木之橝枝兮,望阆风之板桐。
弱水汩其为难兮,路中断而不通。
势不能凌波以径度兮,又无羽翼而高翔。
然隐悯而不达兮,独徙倚而彷徉。
怅惝罔以永思兮,心纡轸而增伤。
倚踌躇以淹留兮,日饥馑而绝粮。
廓抱景而独倚兮,超永思乎故乡。
廓落寂而无友兮,谁可与玩此遗芳?
白日晼晼其將入兮,哀余寿之弗将。
车既弊而马罢兮,蹇邅徊而不能行。
身既不容于浊世兮,不知进退之宜当。冠崔嵬而切云兮,剑淋离而从横。
衣摄叶以储与兮,左袪挂于榑桑;
右衽拂于不周兮,六合不足以肆行。
上同凿枘于伏戏兮,下合矩矱于虞唐。
原尊节而式高兮,志犹卑夫禹汤。
虽知困其不改操兮,终不以邪枉害方。
世并举而好朋兮,壹斗斛而相量。
众比周以肩迫兮,贤者远而隐藏。
为凤皇作鹑笼兮,虽翕翅其不容。
灵皇其不寤知兮,焉陈词而效忠。
俗嫉妒而蔽贤兮,孰知余之从容?
愿舒志而抽冯兮,庸讵知其吉凶?
璋珪杂于甑窐兮,陇廉与孟娵同宫。
举世以为恆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幽独转而不寐兮,惟烦懑而盈匈。
魂眇眇而驰骋兮,心烦冤之忡忡。
志欿憾而不憺兮,路幽昧而甚难。塊独守此曲隅兮,然欿切而永叹。
愁修夜而宛转兮,气涫沸其若波。
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规矩而无所施。
骋骐骥于中庭兮,焉能极夫远道?
置援狖于棂槛兮,夫何以责其捷巧?
驷跛鳖而上山兮,吾固知其不能陞。
释管晏而任臧获兮,何权衡之能称?
箟簬杂于黀蒸兮,机蓬矢以射革。
负檐荷以丈尺兮,欲伸要而不可得。
外迫胁于机臂兮,上牵联于矰隿。
肩倾侧而不容兮,固陿腹而不得息。
务光自投于深渊兮,不获世之尘垢。
孰魁摧之可久兮,愿退身而穷处。
凿山楹而为室兮,下被衣于水渚。
雾露濛濛其晨降兮,云依斐而承宇。
虹霓纷其朝霞兮,夕淫淫而淋雨。
怊茫茫而无归兮,怅远望此旷野。
下垂钓于溪谷兮,上要求于仙者。
与赤松而结友兮,比王侨而为耦。
使枭杨先导兮,白虎为之前後。
浮云雾而入冥兮,骑白鹿而容与。魂眐眐以寄独兮,汨徂往而不归。
处卓卓而日远兮,志浩荡而伤怀。
鸾凤翔于苍云兮,故矰缴而不能加。
蛟龙潜于旋渊兮,身不挂于罔罗。
知贪饵而近死兮,不如下游乎清波。
宁幽隐以远祸兮,孰侵辱之可为。
子胥死而成义兮,屈原沉于汨罗。
虽体解其不变兮,岂忠信之可化。
志怦怦而内直兮,履绳墨而不颇。
执权衡而无私兮,称轻重而不差。
摡尘垢之枉攘兮,除秽累而反真。
形体白而质素兮,中皎洁而淑清。
时猒饫而不用兮,且隐伏而远身。
聊窜端而匿迹兮,嗼寂默而无声。
独便悁而烦毒兮,焉发愤而筊抒。
时暧暧其将罢兮,遂闷叹而无名。
伯夷死于首阳兮,卒夭隐而不荣。
太公不遇文王兮,身至死而不得逞。
怀瑶象而佩琼兮,愿陈列而无正。
生天坠之若过兮,忽烂漫而无成。
邪气袭余之形体兮,疾憯怛而萌生。
原壹见阳春之白日兮,恐不终乎永年。

晁错 的其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