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原文赏析

  • huà
  • [
    míng
    dài
    ]
    shěn
    zhōu
  • shuǐ
    dān
    shān
    yìng
    zhàng
    yáng
    yóu
    zài
    xiǎo
    qiáo
    西
  • weī
    yín
    dào
    jīng
    niǎo
    feī
    luàn
    yún
    shēn
    chù

原文: 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阳犹在小桥西。
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


相关标签:古诗三百首题画写景写鸟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拄着拐杖在青山绿水之间悠闲地漫步,太阳还未完全落山,斜斜地挂在小桥的西边。我轻声低语,却不小心惊飞了溪鸟,它们啼叫着飞入那乱云的深处。

注释:杖藜指的是藜杖,也就是拐杖。 《题画》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描述了一幅描绘溪边晚景的题画诗。作者巧妙地运用了28个字,将静态的溪水、小桥、山峰、夕阳以及拄着拐杖的老翁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他还通过描写溪鸟惊飞的动作和老翁低吟、溪鸟啼呜的声音,将原本静止无声的画面赋予了生动的气息。

这首题画诗的魅力在于它的简洁而又生动的描写。作者只用了28个字,却能够将整个溪边晚景的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溪水在诗中被描绘得宁静而清澈,小桥和山峰则增添了一丝宁静和壮美的氛围。夕阳的余晖洒在画面上,给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感觉。而老翁拄着拐杖的形象,则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丝岁月的沧桑和静谧。

除了描绘静态的景物,作者还通过描写溪鸟惊飞的动作和老翁低吟、溪鸟啼呜的声音,将整个画面注入了生动的元素。溪鸟惊飞的瞬间,给人一种突然而又活泼的感觉,仿佛整个画面都被这一瞬间的动作所点亮。而老翁低吟和溪鸟啼呜的声音,则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种静谧而又寂寥的氛围,使人不禁沉浸其中。

通过这首题画诗,作者成功地将静态的画面描绘得生动而有趣。他巧妙地运用了简洁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将溪边晚景的美妙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仿佛能够感受到溪水的清凉、夕阳的温暖以及老翁的沧桑。这首题画诗不仅仅是一幅描绘溪边晚景的作品,更是一幅让人沉浸其中、感受自然之美的艺术品。 《题画》赏析详情»

明代诗人沈周的照片
沈周

沈周(1427~1509)是明代杰出的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他是汉族,出生在长洲(今江苏苏州)。沈周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

沈周不参加科举考试,专注于诗文和书画创作。他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为“明四家”。他的作品流传至今,其中包括《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等。

此外,沈周还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著作。

猜您喜欢

登大伾山诗

明代 王守仁

晓披烟雾入青峦,山寺疏钟万木寒。
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
水穿石甲龙鳞动,日绕峰头佛顶宽。
宫阙五云天北极,高秋更上九霄看。

九日登清水营城

明代 齐之鸾

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
鬓发已甘尘路白,菊花犹送塞垣黄。
中丞疏有回天力,太宰功兼蹜地方。
云外好呼南去雁,系书先为报江乡。

长生

明代 王守仁

长生徒有慕,苦乏大药资。
名山遍探历,悠悠鬓生丝。
微躯一系念,去道日远而。
中岁忽有觉,九还乃在兹。
非炉亦非鼎,何坎复何离。
本无终始究,宁有死生期?彼哉游方士,诡辞反增疑。
纷然诸老翁,自传困多歧。
乾坤由我在,安用他求为?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