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并不知道临近水边的寒梅是提早开放,以为是枝头上的白雪经过一冬仍然未消融。
注释:
迥(jiǒng):远。
傍:靠近。
发(fā):开放。
经冬:经过冬天。
销:通“消”,融化。这里指冰雪融化。
《早梅》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诗以寒梅为主题,通过描写梅花的形态和环境,表达了诗人对早梅的赞美和对寒梅与雪的错觉的思考。诗中的描写细腻而生动,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首句“素艳雪凝树”,形容了寒梅洁白如玉的美丽,同时也暗示了寒冷的气候。第二句写出了寒梅独自开放的环境,远离人烟,静静地矗立在村路旁边的溪水桥边。这一句通过使用“迥”和“傍”两个词,巧妙地描绘了寒梅的孤独和与世隔绝的状态。第三句揭示了寒梅早发的原因是因为它靠近水源,得到了充足的水分滋养。第四句回应了首句,诗人将寒梅比作经过冬天而未融化的白雪,通过使用“不知”和“疑是”这两个词,表达了诗人对寒梅与雪的混淆和迷惑之情。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发现了寒梅的真相,解开了疑惑,同时也点出了寒梅之“早”。
与此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寒梅与雪的错觉的描写,与其他诗人的作品进行了对比。他引用了许浑和王安石的诗句,表达了对寒梅与雪之间关系的思考。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进一步强调了寒梅的独特之处和与雪的相似之处。
整首诗通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展现了诗人对寒梅的赞美和思考的过程。读者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诗中的悠然韵味和丰富的意蕴。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寒梅的美丽和与雪的相似之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寒梅的独特情感和对自然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具有鲜明的主题和独特的表达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早梅》鉴赏详情»
这篇赏析二主要是对一首咏梅诗进行了解读和分析。诗中通过巧妙的描写和交代,展现了早梅凌寒傲雪的高贵品格。
首先,诗人通过“一树寒梅白玉条”这句描写了梅花的外在特征。诗中的“一树”实际上是指满树盛开的梅花,形容梅花开得密,开得多。而“寒梅”一词则突出了梅花的早开特点,与题目中的“早”形成了呼应。最后的“白玉条”既描绘了梅花花朵的颜色和质地,也展现了梅花枝杈的姿态和神韵。整个描写形象、传神、逼真。
其次,诗人通过“迥临村路傍溪桥”这句具体交代了梅花的生长环境。诗中的描述并不简单地交代,而是为了突出梅花的高洁。梅花生长的地方远离喧嚣的尘世,不与世俗同流。它既长在小溪的涯畔,又依傍在小桥的旁边,远离“村路”,却又傍水临桥。这样的环境选择仿佛显示了梅花有意远离喧嚣的尘世,独自悄悄地凌寒开放,突出了早梅的高贵品格。
最后,诗人通过“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初见桥边梅花近水早发的惊喜之情。诗中的“不知”和“疑”表达了诗人对梅花早开的惊讶和怀疑。梅花洁白如玉,使人怀疑是未化尽的冬雪压在枝头。这样的描写更加传神,更能将诗人当时的惊喜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展现了梅花的洁白和凛然不屈的形象和品格,使诗意得到进一步深化,唤起了人们对早梅的倾慕之情。
整篇赏析二通过对诗中描写和交代的分析,展现了早梅凌寒傲雪的高贵品格。诗人通过巧妙的语言和形象描写,将读者带入了早梅的世界,唤起了人们对早梅的倾慕之情。
《早梅》赏析二详情»
张谓,生卒年不详,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是唐朝的诗人。他是《早梅》的作者,也是排行第十四位的唐代诗人。关于他的生平,可以在《唐诗纪事》卷二五和《唐才子传》卷四中找到一些零散的记载。
张谓的诗歌作品以辞藻精细、意境深远而著称,他注重格律的运用,诗风清正,尤擅长写宴会和送别的作品。他的代表作包括《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归上都》等。其中,《早梅》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被收录在《唐诗三百首》中的多个版本中。
《早梅》的诗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表达了对白梅花的赞美,以及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感慨。他将白梅花比作雪花,写出了独特的意境,给人以新鲜的感受和趣味。这首诗被收录在一卷诗集中。
总结起来,张谓是唐代的诗人,他的诗作以辞藻精细、意境深远而著称,尤其擅长写宴会和送别的作品。他的代表作《早梅》被广泛传诵,被收录在多个版本的《唐诗三百首》中。关于他的生平,目前所知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