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乍一看她,好像是在越溪浣纱的美女西施,又宛如碧玉,媲美美人丽华。
那深翠色的黛眉,使萱草相形失色;那火红的裙裾,让五月的石榴花嫉妒。
她善唱新歌,甜润的歌喉,美妙的旋律,令人艳羡不已;她醉而起舞,双眸含情,云鬓微乱,娇媚之态令人心动神摇。
谁说那端午节避邪的五色丝线能救人性命,现在我的魂魄已被这位乐伎勾走,今日怕是要死在主人家里了!
注释:
五日:即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妓:乐伎。
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绝色美女。谩(màn)道:空说或莫说的意思。浣(huàn):洗。春纱:生丝织成的薄纱。
碧玉:南朝宋汝南王宠爱的美妾,出身微贱,南朝民歌《碧玉歌》中有“碧玉小家女”之说。这里用以借指乐伎。丽华:美人名。古代名叫“丽华”的美人有两个,一个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皇后阴丽华,另一个是张丽华,南朝陈后主的妃子。一说丽华即“华丽”之意。
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夺将(jiāng):从……夺得。萱(xuān)草:俗称金针菜、黄花菜、多年生宿根草本。古人以为种植此草,可以使人忘忧,因亦称“忘忧草”。
红裙:红色裙子,亦指美女。妒杀:让……嫉妒而死。
艳:即艳羡。
双眸(móu):两颗眼珠。敛:收束,这里指拢发的动作。
五丝:即五色丝,又叫“五色缕”“长命缕”“续命缕”。端午时人们以彩色丝线缠在手臂上,用以辟兵、辟鬼,延年益寿。
君家:设宴的主人家。
《五日观妓》译文及注释详情»
此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诗人万楚的身份和创作时间,以及诗歌的主题和背景。万楚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进士,他的诗作创作于盛唐时期,具体的创作年份无法确定。从诗题可以推断,这首诗是描写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观看乐伎表演的。在唐代,端午节的习俗包括龙舟竞渡、吃粽子等,人们也会在这一天邀请朋友一起宴饮取乐。因此,这首诗是描写朋友们在端午节上聚会宴饮的作品。 《五日观妓》创作背景详情»
万楚的《五日观妓》是一首描写乐伎美妙动人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西施的描写,展现了她的美丽和风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通过提到西施、碧玉和丽华三个美女,将描写对象轻易地归入美人的行列之中。诗中还使用了夸张和拟人的表现方法,通过描述眉黛夺人和红裙妒杀石榴花,赋予了这些物象以生命,使得描写更加生动。诗人还写到了乐伎的歌舞,通过描写观赏者对乐伎的艳羡和乐伎的双眸,展示了乐伎的色艺俱佳。最后,诗人以深情激动的语气表达了对乐伎的赞美和敬仰。整首诗描绘了乐伎的形貌和才艺,生动地展现了她的魅力和魂魄。特别是“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这两句,表现手法独特,富有艺术个性,成为了备受赞赏的佳句。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描写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乐伎的形象,展示了她的美丽和才艺。 《五日观妓》赏析详情»
万楚是唐朝的一位诗人,他在开元年间考取了进士及第的功名。然而,他并没有追求官位,而是选择了退隐颍水之滨。在颍水之滨,他与李颀成为了好友。沈德潜评价他的《骢马》诗说:“几可追步老杜”,意思是他的诗才几乎可以与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相媲美。
万楚的诗作在《国秀集》中被选了三首,在《全唐诗》中有八首诗被收录,在《全唐文》中也有一篇文章被保留下来。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可以在《李颀集》的卷上和《唐诗纪事》的卷二0中找到相关记录。
然而,关于万楚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信息并没有提及,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查找相关资料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