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添线绣床人倦》原文赏析

  • 西
    jiāng
    yuè
    ·
    tiān
    xiàn
    线
    xiù
    chuáng
    rén
    juàn
  • [
    sòng
    dài
    ]
    wén
    yīng
  • tiān
    xiàn
    线
    xiù
    chuáng
    rén
    juàn
    fān
    xiāng
    luó
    yān
    xié
    gēng
    xiāo
    guì
    rén
    jiā
    mén
    wài
    xiǎo
    hán
  • mào
    bàn
    yán
    cháo
    xuě
    jìng
    kaī
    qiān
    chūn
    xiá
    xiǎo
    lián
    jiǔ
    kàn
    meí
    huā
    mèng
    dào
    lín
    shān
    xià

原文: 添线绣床人倦,翻香罗幕烟斜。五更箫鼓贵人家。门外晓寒嘶马。
帽压半檐朝雪,镜开千靥春霞。小帘沽酒看梅花。梦到林逋山下。


相关标签:节日抒情揭露社会现实西江月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贫苦人家的冬至夜晚,妇女坐在绣床前,熬夜刺绣。尽管感到非常疲倦,但她们仍然不断地续添丝线,继续刺绣。唯一表示“冬至”的是点燃一束敬神的香,香烟袅袅升起,冲天而上。而富贵人家则整夜不停地吹箫打鼓,以示庆贺。来宾的坐骑被拴在门外的栓马桩上,马儿忍受不住凌晨时分的寒冷,扬起蹄子,昂首嘶鸣。

帽子下露出已斑白的头发,然而镜子里却映出了脸上桃花般的红润色。舒适地坐在帘子里,一边喝酒,一边欣赏梅花。仿佛在醉梦中,好像到了孤山下去游赏梅花一样。

注释:五更:指整夜的时间。朝雪:这里指已斑白的头发。 《西江月·添线绣床人倦》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篇鉴赏文章描述了冬至夜在不同家庭中的不同景象,展现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首先,文章提到了贫家冬至夜的情景。在贫寒之家,人们仍然需要通宵干活。妇女坐在绣床前漏夜刺绣,尽管感到疲倦,但仍然坚持继续刺绣。唯一表示冬至的是燃起的一束敬神的信香,香烟袅袅上升。这一描写展示了贫困家庭的辛勤劳作和节俭的生活方式。

接下来,文章描述了富贵之家的冬至夜。在富贵人家,冬至被形容为大如年。家中彻夜不绝的箫鼓声表达了庆贺之情。来宾的坐骑被拴在门外的栓马桩上,马儿因为五更时分的寒冷而不耐烦,扬起蹄子嘶鸣。这一描写展示了富贵家庭的繁华和奢侈。

最后,文章描绘了词人自己过冬至夜的情景。词人的头发已经斑白,但镜中却映出他脸上醉酡的红晕。他舒适地在帘内饮酒赏梅花,仿佛置身于孤山下游赏梅花的梦境中。这表明词人虽然是个寒士,但仍然能够享受酒的快乐。

整篇文章通过对贫富家庭冬至夜的描写,展示了当时社会上的不平等现象。尽管没有直接表达社会不公的尖锐批评,但通过对不同家庭的对比,读者可以感受到社会阶层的差距。 《西江月·添线绣床人倦》鉴赏详情»

宋代诗人吴文英的照片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

吴文英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的词作数量丰富,风格雅致。他的词集《梦窗词集》存有三百四十余首词,分为四卷本和一卷本。

吴文英的词作以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为主要题材,他的词作被称为“词中李商隐”,显示出他对李商隐的倾慕和受影响。然而,对于吴文英的词作,后世的品评却存在争论。

除了他的词作,关于吴文英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目前尚不清楚。

猜您喜欢

齐天乐·上元

清代 纳兰性德

阑珊火树鱼龙舞,望中宝钗楼远。鞣鞠余红,琉璃剩碧,待属花归缓缓。寒轻漏浅。正乍敛烟霏,陨星如箭。旧事惊心,一双莲影藕丝断。
莫恨流年似水,恨消残蝶粉,韶光忒浅。细语吹香,暗尘笼撰,都逐晓风零乱。阑干敲遍。问帘底纤纤,甚时重见?不解相思,月华今夜满。

减字木兰花·冬至

宋代 阮阅

晓云舒瑞。寒影初回长日至。罗袜新成。更有何人继后尘。
绮窗寒浅。尽道朝来添一线。秉烛须游。已减铜壶昨夜筹。

元日

宋代 成彦雄

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