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城早秋》原文赏析

  • jūn
    chéng
    zǎo
    qiū
  • [
    táng
    dài
    ]
    yán
  • zuó
    qiū
    fēng
    hàn
    guān
    shuò
    yún
    biān
    yuè
    mǎn
    西
    shān
  • gēng
    cuī
    feī
    jiāng
    zhuī
    jiāo
    qiǎn
    shā
    chǎng
    hái

原文: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相关标签:写风边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昨夜凉风吹入关塞,远望之下,只见寒云低垂,月色清冷照耀西山。
再次催促手下勇猛的将士追击敌人,不要让敌人一兵一马从战场上逃回。

注释:
汉关:指唐朝军队驻守的关塞。
朔云边月:指边境上的云和月。月:一作“雪”。朔:北方。边:边境。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的岷山,是当时控制吐蕃内侵的要地。
更催:再次催促。飞将:西汉名将李广被匈奴称为“飞将军”,这里泛指严武部下作战勇猛的将领。骄虏:指唐朝时入侵的吐蕃军队。
莫遣:不要让。
沙场:战场。 《军城早秋》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唐朝安史之乱之后,唐王朝国力削弱,吐蕃趁机入侵,甚至攻入了长安。随后,吐蕃向西南地区进犯。为了稳定局势,严武两次被任命为剑南节度使。公元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秋天,严武镇守剑南,率领军队西征,成功击败了吐蕃军队,收复了失地,安定了蜀地。这首诗正是在与吐蕃作战时创作的。 《军城早秋》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可以看出整首诗的构思和主题。前两句描绘了边关的紧张局势和将领的警觉性,后两句则表现了将领的果敢和胜利的信心。整首诗通过描写战争的氛围和将领的心态,展现了边防将帅的英勇和豪迈,以及他们对敌人的蔑视和胜利的必然信念。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严武作为一位将领的才略和武功,还展现了他的词章文采。他能够将景物描写与寓意相结合,通过描写秋风入汉关和朔云边月满西山,表达了边境上紧张时刻的到来和战争即将爆发的气氛。同时,他通过描写将领的警觉和敏感,展示了他对时局的关注和对敌情的熟悉。诗中的“眼中形势胸中策”表达了将领用兵作战的基本规律,而“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则展示了战争的胜利和将领的果断和胜利在握的信心。

整首诗的格调高昂,读来使人振奋。通过描写战争的氛围和将领的心态,诗人展示了边防将帅的英勇和豪迈,以及他们对敌人的蔑视和胜利的必然信念。整首诗的构思和主题紧密结合,通过描写景物和表达情感,展示了将领的才略和武功,以及他们的词章文采。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写战争的诗歌,更是一首展示将领气概和胜利信念的赞歌。 《军城早秋》赏析详情»

严武

严武(726年—765年),字季鹰,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是唐朝中期的大臣和诗人。他是中书侍郎严挺之的儿子。严武最初担任拾遗官,后来被任命为成都尹。他两次镇守蜀地,凭借在军事上的功绩被封为郑国公。然而,在永泰元年(765年)因患重病而在成都去世,享年四十岁。他被追赠为尚书左仆射。

尽管严武是一位武夫,但他也擅长诗歌创作。他与著名诗人杜甫关系友好,经常以诗歌互相唱和。《全唐诗》中收录了严武的六首诗作。

猜您喜欢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唐代 岑参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唐代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塞上听吹笛

唐代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