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听吹笛》原文赏析

  • sài
    shàng
    tīng
    chuī
  • [
    táng
    dài
    ]
    gāo
    shì
  • xuě
    jìng
    tiān
    hái
    yuè
    míng
    qiāng
    shù
    lóu
    jiān
  • jiè
    wèn
    meí
    huā
    chù
    luò
    fēng
    chuī
    mǎn
    guān
    shān

原文: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相关标签:边塞生活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西北边塞,冰雪消融,战士们放马归来。夜晚明亮的月光下,哨所里的战士吹起悠扬的羌笛。请问充满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注释:塞上:指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边塞。此诗题一作《塞上闻笛》,又作《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雪净:冰雪消融。
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胡是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
牧马:放马。西北部民族以放牧为生。牧马还:牧马归来。一说指敌人被击退。
羌(qiāng)笛:羌族管乐器。
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塞上听吹笛》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在西北边塞地区从军期间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其中,有一首诗是他在哥舒翰幕府时创作的,这首诗以边塞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他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感慨。

在唐代,西北边塞地区是中国与外族交界的重要边境地带,也是军事要地。高适作为一名军人,曾多次到过边关,深入边塞地区。他两次出塞,亲身经历了边塞的艰苦和危险。他曾去过辽阳,这是边塞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中国与北方民族交流的重要枢纽。他还到过河西,这是边塞地区的另一个重要地区,那里的地形险要,战略位置重要。

这些经历使得高适对边塞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慨。他亲眼目睹了边塞士兵们的艰苦生活和英勇奋斗,他亲身经历了边塞的荒凉和危险。这些经历激发了他创作诗歌的灵感,他用诗歌表达了对边塞生活的赞美和思考。

在这首诗中,高适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色和生活场景,展现了边塞士兵们的坚韧和勇敢。他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的广袤草原、苍茫戈壁和辽阔天空,让读者感受到边塞的壮丽和辽阔。他还描绘了边塞士兵们日夜守卫边境的情景,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佩和钦佩之情。

这首诗以边塞生活为背景,通过高适的亲身经历和深入观察,展现了边塞的艰苦和危险,以及边塞士兵们的英勇和坚韧。这首诗不仅是对边塞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对边塞士兵们的赞美和敬意的表达。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边塞地区的特殊风貌和边塞士兵们的英勇精神。 《塞上听吹笛》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在这首诗中,高适通过虚实景的对比,展现了边塞的壮丽景色和乡愁之情。诗的开头描绘了冰雪消融的广袤胡天和牧马归来的和平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这种和平的景象暗示着边塞的安定和胡马北还的局势,给人一种危机解除的希望。接着,诗人描写了夜晚戍楼吹起的羌笛声,将梅花落的曲调与风吹落梅花的景象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浪漫而动人的氛围。这种虚景与实景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通过虚实景的对比,展现了边塞的壮丽景色和乡愁之情,给人以美好而深刻的艺术享受。 《塞上听吹笛》鉴赏详情»

唐代诗人高适的照片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出生于渤海蓨(今河北景县),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他是唐代大臣、诗人高侃的孙子。高适曾担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并被封为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他于永泰元年正月因病去世,追赠礼部尚书,并被谥号为“忠”。

作为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为“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一起被称为“边塞四诗人”。他的诗歌笔力雄健,气势奔放,充满了盛唐时期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他的文集共有二十卷。

高适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边塞风光和边塞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边塞壮丽景色和边塞人民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边塞的艰苦和战乱。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高适的代表作品包括《别董大》、《别李副使》、《塞下曲》等。这些作品以其雄浑豪放的气势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后世的诗人,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高适是一位杰出的唐代边塞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边塞生活的热爱和对时代精神的追求,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猜您喜欢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

唐代 卢纶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碛中作

唐代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营州歌

唐代 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狐 一作:皮)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