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世上的人随便交朋友,而这位老人却不这样。
兴致一来书法自然天成,醉酒之后语言尤其豪放癫狂。
头发白了而恬然自乐,不问他事;眼睛里只有天上自由漂浮的白云。
床头上放着一壶酒,人生能有几回醉呢!
注释:
张九旭:即张旭。字伯高,吴县(今属江苏)人,排行第九。以草书著称,人称“草圣”。又喜饮酒,与李白等合称“饮中八仙”。玄宗时召为书学博士。
漫:随便。
闲事:无事。
几回眠:几回醉。
《醉后赠张九旭》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在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应征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遗憾的是他没有通过考试。然而,在次年,他结识了一些重要的文人,包括张旭和颜真卿等人。秋天来临时,诗人决定离开长安,回到淇上的家中,开始从事其他的事业。在他离开之前,他写下了这首诗,送给了他的朋友张九旭。 《醉后赠张九旭》创作背景详情»
子问:“父何以日眠?”文举曰:“夜饮酒,醉而眠,醒则复饮,故日眠。”这里用来形容张旭的醉眠生活,表达了他对酒的痴迷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最后一句“醉卧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则是对张旭醉卧时的境界的描写。他醉卧之时,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知天地,不受外界的干扰,享受着清梦的美好。整首诗通过对张旭形象的描写,展现了他与众不同的个性和艺术才华,以及他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 《醉后赠张九旭》鉴赏详情»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出生于渤海蓨(今河北景县),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他是唐代大臣、诗人高侃的孙子。高适曾担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并被封为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他于永泰元年正月因病去世,追赠礼部尚书,并被谥号为“忠”。
作为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为“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一起被称为“边塞四诗人”。他的诗歌笔力雄健,气势奔放,充满了盛唐时期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他的文集共有二十卷。
高适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边塞风光和边塞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边塞壮丽景色和边塞人民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边塞的艰苦和战乱。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高适的代表作品包括《别董大》、《别李副使》、《塞下曲》等。这些作品以其雄浑豪放的气势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后世的诗人,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高适是一位杰出的唐代边塞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边塞生活的热爱和对时代精神的追求,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