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痛饮后大醉而别还有几日,我们登临遍附近的山池楼台。
什么时候在石门山前的路上,重新有我们在那里畅饮开怀?
漾漾的秋波摇荡在眼前泗水,熠熠的海色映亮了远山徂徕。
我们就如飞蓬一样各自飘远,且来个淋漓痛快饮尽手中杯!
注释:
石门:山名,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北。山不甚高大,石峡对峙如门,故名。
杜二甫:即诗人杜甫,因排行第二,故称他为杜二甫。
池台:池苑楼台。
金樽开:指开樽饮酒。
泗水:水名,在山东省东部,源出山东泗水县陪尾山,向西流经流经曲阜、兖州,由济宁入运河。
徂徕:山名。徂徕山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
飞蓬:一种植物,茎高尺余,叶如柳,花如球,常随风飞扬旋转,故名飞蓬,又称转蓬。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唐玄宗天宝四年(745年)的秋天。当时,李白在天宝三年(744年)被赐金离开长安,前往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游历。与此同时,杜甫因为料理祖母的丧事而在郑州和梁园(今开封)之间奔走。深秋时节,杜甫决定西去长安,而李白则再次游历江东。两人在鲁郡东石门分别前,李白写下了这首送别诗。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创作背景详情»
的情感与人物之间的情感相互映衬,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这首诗以“醉别”为题,表达了李白和杜甫之间深厚的友情和不舍的离别之情。诗中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描绘了两位诗人在鲁郡一带游览名胜古迹的情景,他们登临遍池台,共同享受美景,畅饮欢乐。李白希望分别后能再次相聚,共同畅谈文学:“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这句诗表达了他对重逢的渴望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中还描绘了秋天的美景,以及两位诗人在秋高气爽的背景下分别的情景。诗中的“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形容了徂徕山的美丽景色,通过运用动词“明”赋予了静态的自然色彩以运动感,使山色更加生动有趣。在这样美丽的背景下,两位好友依依惜别,仿佛转蓬随风飞舞,各自飘零远逝,令人感到难过。为了表达情感,他们倾尽手中杯,以酒抒怀,来一个醉别。诗中的语言豪迈而爽朗,结句干脆有力,表达了李白对杜甫深厚友情的深深祝福。
整首诗以“醉别”为主题,通过描绘山水美景和表达深厚友情,展现了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情感。诗中的山水形象美丽动人,与人情美相互映衬,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这首诗以豪放的情感和乐观的情调给人以鼓舞和希望,没有过多的哀伤,而是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赏析详情»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李白的整理补充,包括出生和死亡信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祖籍据待考,但出生地为西域碎叶城。在他4岁时,他随父亲迁往剑南道绵州。
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作品超过千余篇,其中包括许多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热情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文集《李太白集》流传至今。这本集子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762年,李白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的墓地位于今天的安徽当涂,而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也有纪念馆来纪念他的卓越贡献。李白的逝世给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