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韶华争肯偎人住》原文赏析

  • meǐ
    rén
    ·
    sháo
    huá
    zhēng
    kěn
    weī
    rén
    zhù
  • [
    qīng
    dài
    ]
    dǒng
    shì
  • sháo
    huá
    zhēng
    kěn
    weī
    rén
    zhù
    shì
    tāo
    tāo
    西
    fēng
    lài
    guò
    jiāng
    lái
    jìn
    qiān
    shān
    wàn
    shuǐ
    shí
    huí
  • qiū
    shēng
    dài
    xiāo
    xiāo
    luò
    xiǎng
    chéng
    tóu
    jiǎo
    yún
    zhē
    yuè
    fēn
    míng
    shuí
    wǎn
    cháng
    jiāng
    fàng
    tiān
    qīng

原文: 韶华争肯偎人住?已是滔滔去。西风无赖过江来,历尽千山万水几时回?
秋声带叶萧萧落,莫响城头角!浮云遮月不分明,谁挽长江一洗放天青?


相关标签:婉约悲秋虞美人

译文及注释

韶华争肯偎人住?已是滔滔去。西风无赖过江来,历尽千山万水几时回?

韶华:光阴。无赖:调皮,狡狯。对西风的拟人描写。

秋声带叶萧萧落,莫响城头角!浮云遮月不分明,谁挽长江一洗放天青?

秋声:秋天的声音。带:带领。叶萧萧落:树叶纷纷落下。莫:不要。响:吹奏。城头角:城楼上的角楼。浮云:飘动的云。遮:遮挡。分明:清晰。挽:拉住。一洗:一同洗涤。放天青:放晴。 《虞美人·韶华争肯偎人住》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韶华:光阴。韶华一词常用来形容美好的时光,也可以指年轻的时光。在这里,它可能表示光阴的流逝,暗示时间的流转和不可逆转性。

无赖:调皮,狡狯。无赖一词原本指没有家庭、没有固定职业的人,后来引申为形容行为不端、不守规矩的人。在这里,可能指西风的行为像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不按常理出牌。

对西风的拟人描写: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人的行为、感情、思维等特征来描写非人的事物。在这里,作者通过将西风拟人化,赋予其具体的行为特征,以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虞美人·韶华争肯偎人住》注释详情»

评解

这段文字表达了秋天的悲凉之情,但作者却不知道这种悲凉的来源。他怨恨西风,害怕角鸣,憎恨浮云遮住了月亮,总之,他感到一种无法言喻的忧伤。这首词正是表达了这种对秋天悲凉的困惑之情。虽然这种感受可能是文人在特定时刻感受到的情绪,但它也是人生中常见的普遍情绪,因此在抒情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虞美人·韶华争肯偎人住》评解详情»

清代诗人董士锡的照片
董士锡

董士锡(1782—1831)是清朝的一位文学家,也是“常州词派”的成员。他的字是晋卿,号损甫,出生于武进(今常州市区)。他的父亲是董毅,而他的儿子是董达章。在嘉庆十八年(1813年),他成为了副贡生。

董士锡十六岁时跟随舅父张惠言游历,受到了他的指导和教诲,使得他在古文、赋、诗、词方面都有了很高的造诣。由于生计的压力,他在壮年时多以客游来维持生活,曾经在张敦仁、阮元等人的馆中寄居。此外,他还历任南通紫琅书院、扬州广陵书院、泰州书院的讲席。

董士锡还曾经修纂过《续行水金鉴》。他的著作包括《遁甲通变录》、《形气正宗》,以及《齐物论斋集》共22卷。

董士锡于1831年去世。

猜您喜欢

虞美人

宋代 向子諲

以送之。时正之被召
淮阳堂上曾相对。笑把姚黄醉。十年离乱有深忧。白发萧萧同见、渚江秋。
履声细听知何处。欲上星辰去。清寒初溢暮云收。更看碧天如水、月如流。

虞美人·触帘风送景阳钟

五代 顾敻

触帘风送景阳钟,鸳被绣花重。晓帷初卷冷烟浓,翠匀粉黛好仪容,思娇慵。
起来无语理朝妆,宝匣镜凝光。绿荷相倚满池塘。露清枕簟藕花香,恨悠扬。

虞美人

宋代 蔡伸

鸾屏绣被香云拥。平帖幽闺梦。觉来重试古龙涎。深炷玉炉、烧气不烧烟。
匆匆人去三更也。月到回廊下。出门无语送郎时。泪共一天风露、湿罗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