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争肯偎人住?已是滔滔去。西风无赖过江来,历尽千山万水几时回?
韶华:光阴。无赖:调皮,狡狯。对西风的拟人描写。
秋声带叶萧萧落,莫响城头角!浮云遮月不分明,谁挽长江一洗放天青?
秋声:秋天的声音。带:带领。叶萧萧落:树叶纷纷落下。莫:不要。响:吹奏。城头角:城楼上的角楼。浮云:飘动的云。遮:遮挡。分明:清晰。挽:拉住。一洗:一同洗涤。放天青:放晴。
《虞美人·韶华争肯偎人住》译文及注释详情»
韶华:光阴。韶华一词常用来形容美好的时光,也可以指年轻的时光。在这里,它可能表示光阴的流逝,暗示时间的流转和不可逆转性。
无赖:调皮,狡狯。无赖一词原本指没有家庭、没有固定职业的人,后来引申为形容行为不端、不守规矩的人。在这里,可能指西风的行为像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不按常理出牌。
对西风的拟人描写: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人的行为、感情、思维等特征来描写非人的事物。在这里,作者通过将西风拟人化,赋予其具体的行为特征,以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虞美人·韶华争肯偎人住》注释详情»
这段文字表达了秋天的悲凉之情,但作者却不知道这种悲凉的来源。他怨恨西风,害怕角鸣,憎恨浮云遮住了月亮,总之,他感到一种无法言喻的忧伤。这首词正是表达了这种对秋天悲凉的困惑之情。虽然这种感受可能是文人在特定时刻感受到的情绪,但它也是人生中常见的普遍情绪,因此在抒情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虞美人·韶华争肯偎人住》评解详情»
董士锡(1782—1831)是清朝的一位文学家,也是“常州词派”的成员。他的字是晋卿,号损甫,出生于武进(今常州市区)。他的父亲是董毅,而他的儿子是董达章。在嘉庆十八年(1813年),他成为了副贡生。
董士锡十六岁时跟随舅父张惠言游历,受到了他的指导和教诲,使得他在古文、赋、诗、词方面都有了很高的造诣。由于生计的压力,他在壮年时多以客游来维持生活,曾经在张敦仁、阮元等人的馆中寄居。此外,他还历任南通紫琅书院、扬州广陵书院、泰州书院的讲席。
董士锡还曾经修纂过《续行水金鉴》。他的著作包括《遁甲通变录》、《形气正宗》,以及《齐物论斋集》共22卷。
董士锡于1831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