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古老的戏马台前,在竹篱下采菊酿酒,岁月流逝,我问今天是什么时节,才知又是重九。我正好归来,南山一片苍翠依旧,昨夜在窗下听着风雨交加,都不像登临的时候。我像宋玉一样因悲秋而愁苦,又像卫玠一般为忧时而清瘦。
我佩戴了红色的茱萸草,空对着美酒,砧杵惊动微寒,暗暗侵逼衣袖。秋天已没有多少时候,早已是满目的残荷衰柳。我勉强整理一下倾斜的帽檐,向着远方连连搔首。我多少次忆念起故乡的风物。莼菜和鲈鱼的味道最美时,是在霜冻之前,鸿雁归去之后。
注释:
大有:周邦彦创调。小石调,调见《片玉集》。双调九十九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
采花篱下:用陶潜“采菊东篱下”诗意。
宋玉情怀:即悲秋情怀,宋玉作《九辩》悲愁。
卫郎:及卫玠,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晋朝玄学家、官员,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砧杵(zhēn chǔ):捣衣石和棒槌。亦指捣衣。
“帽檐”句:用孟嘉龙山落帽事。欹(qī),倾斜。
莼鲈(chún lú):鲈鱼与莼菜。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载﹕晋张翰在洛﹐见秋风起而思故乡莼鲈﹐因辞官归。后因以鲈莼为思乡之典。
霜前雁后:杜甫诗:“故国霜前北雁来。”
《大有·九日》译文及注释详情»
在宋朝灭亡之后,许多文人选择了归隐不仕的生活方式。这些文人常常在他们的词作中表达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抒发内心的情感。在这篇词作中,词人抒发了他在重阳节时对秋天的思念和对归隐生活的渴望。整篇词作充满了衰败和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转和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忧伤。 《大有·九日》创作背景详情»
以及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接下来的三句“几回忆,当年事,天涯归来”,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流落他乡的无尽思念。他在天涯漂泊多年,终于归来,但内心的愁情却无法消散。最后一句“独自咀嚼当年愁”,通过“咀嚼”这个形象的动作,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的回味和思考,以及对自己流落时的无限愁情的体验。
整首词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描写词人的内心感受和对过去的回忆,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流落他乡的痛苦和思念。词中运用了一些历史典故和人物,如宋武帝重阳登戏马台、陶潜重阳日把酒东篱等,增加了词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韵味。整体上,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词人对重阳节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给人以思索和共鸣的空间。
潘希白,字怀古,号渔庄,出生于永嘉(今浙江湖州),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于南宋理宗宝祐元年(1253年)中进士,成为一名官员。
潘希白的文学才华在当时备受赞赏,他的诗词作品也广受欢迎。据记载,他存世的词作只有一首。
除了他的文学成就,关于潘希白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并没有详细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