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我的忧愁纠结成百上千,阴郁无法散开。这一次我带着失意的心情来到了陌生的地方。
在重阳节这一天,我刚刚插上茱萸,就坐在窗前给妹妹写诗。
面对秋菊,我难以品尝到陶渊明所喝的美酒;登上高楼,我羞愧地感到自己缺少王粲那样的才能。
美好的时光中,佳节却被辜负了。曾经欢聚的地方,如今已经冷落无人。
注释:
九日:农历九月九日是赏菊、登高的节日。
百结:形容疙瘩很多。郁,指阴郁。
茱初插:刚刚插上茱萸。
句乍裁:刚刚锤炼好诗句。
元亮:晋朝的陶渊明字元亮,经常对着菊花饮酒。
登楼:登上高楼并赋诗。
仲宣:东汉时期的王粲字仲宣,出生于公元177年,去世于公元217年,是“建安七子”之一。仲宣才:指像王粲一样的才能。
良时:美好的时光。
《九日感赋》译文及注释详情»
《九日感赋》是秋瑾在1896年婚后初来湘潭不久所作。这首诗描绘了秋瑾远嫁他乡后在佳节之时的苦闷心情。
诗中,秋瑾在九月九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在堂上插上了茱萸,这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习俗之一。她在窗下提笔给妹妹写诗,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她对菊花感到遣闷,于是饮酒以解愁绪。她登上楼顶远望故居,回忆起过去的欢乐生活。然而,这一切只让她更加怀念起当初的快乐时光,愁肠郁结,无法释怀。
这首诗反映了秋瑾初嫁后思乡的心情。她远离了亲人,生活在陌生的环境中,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无法抑制。她通过插茱萸、写诗、饮酒和远望故居等方式,试图寻找一些慰藉和安慰。然而,这些行为只是勾起了更多的回忆和思念,使她的愁肠更加郁结。
整首诗以秋瑾的内心感受为主线,通过描绘她在九月九日这个特殊日子里的行为和情感变化,展现了她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无法释怀的痛苦。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离乡之苦的痛感,给人以深深的共鸣和感动。
《九日感赋》赏析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