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九日》原文赏析

  • fēng
    sōng
    ·
    jiǔ
  • [
    yuán
    dài
    ]
    zhāng
    jiǔ
  • láng
    láng
    xīn
    tiān
    xiǎo
    jǐng
    liù
    qiáo
    biān
  • 西
    fēng
    yǎn
    shān
    huà
    yǒu
    huáng
    huā
    xiū
    hèn
    qián
  • kàn
    zhū
    xiào
    shī
    wēng
    jiàn
    cháng
    nián

原文: 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
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
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


相关标签:重阳节西湖赏花风入松

创作背景

在元代时期,人们对于重阳节的庆祝非常重视,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赏菊。张可久是一位客居杭州的文人,他也在重九日这一天来到了西湖,享受着仲秋时节的美好。这个时候,金风送爽,菊蕊飘香,整个西湖都被菊花的芬芳所弥漫。张可久被这美景所感动,他心情愉悦,于是写下了这首作品,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和对于大自然的赞美。这首作品不仅展现了张可久对于菊花的热爱,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重阳节的重视和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通过这首作品,张可久将自己的情感与大自然相融合,展现了他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 《风入松·九日》创作背景详情»

元代诗人张可久的照片
张可久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是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是元朝重要的散曲家和剧作家。

张可久与乔吉并称为“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他在元朝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关于张可久的生平和事迹,目前所知不多。他的具体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都没有确切的记录。根据一些文献记载,他大约生活在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

张可久以散曲和剧作而闻名,他的作品在元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散曲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物为主题,风格独特,语言优美。他的剧作则以历史题材和传奇故事为主,情节曲折,表现力强。

张可久与乔吉合作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剧作,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双壁剧”。这些剧作在元代戏曲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后世的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张可久的生平和作品资料有限,但他作为元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贡献和影响不容忽视。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欣赏,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猜您喜欢

九日登高台寺

清代 沈辂

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
台高不尽看枫叶,院净何须坐菊花。
对酒披襟形独放,凭风落帽笑谁加。
诗成合座皆珠玉,归去迟迟满落霞。

西夏重阳

明代 王逊

作县几时同志苦,投荒万里倍情真。
功名炊黍寻常梦,怪事书空感激人。
击柝徒吟胡地月,屯田也食汉渠春。
艰难薄俗犹多事,漂泊南冠愧此身。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宋代 文天祥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
槁秸申酬,轮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