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未遇行藏谁肯信》原文赏析

  • lín
    jiāng
    xiān
    ·
    weì
    xíng
    zàng
    shuí
    kěn
    xìn
  • [
    sòng
    dài
    ]
    hóu
    méng
  • weì
    xíng
    zàng
    shuí
    kěn
    xìn
    jīn
    fāng
    biǎo
    míng
    zōng
    duān
    liáng
    jiàng
    huà
    xíng
    róng
    dāng
    fēng
    qīng
    jiè
    gāo
    kōng
  • cái
    chuī
    shēn
    jiàn
    wěn
    zhī
    yuǎn
    chán
    gōng
    shí
    hòu
    yáng
    hóng
    rén
    píng
    shàng
    kàn
    xiāo
    zhōng

原文: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馀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相关标签:宋词三百首言志临江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直没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没作上官,过着隐居的生活,谁肯信服呢?而今才显现了名声和踪迹:画工将我画在风筝上,那么我正好借着风力,乘风直上。
在半空中,风慢慢吹来,我觉得身体渐渐平稳了,只觉得要飘到月宫去了。此时正是雨后,夕阳西下之时,又有多少人身在平地,羡慕我登上了碧霄之中啊!

注释:
临江仙:词牌名。本为唐教坊曲名,多用以咏水仙,故名。双调五十八字或六十字,皆用平韵。
未遇:未得到赏识和重用;未发迹。行藏:指出处或行止。语本《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无端:谓无由产生。引申指无因由,无缘无故。良匠:泛指在某方面技艺精湛的人。形容:形体和容貌。
当风:正对着风。
吹嘘:吹助,指风吹。唐孟郊《哭李观》诗:“清尘无吹嘘,委地难飞扬。”
蟾宫:月宫,月亮。唐以来称科举及第为蟾宫折桂,因以指科举考试。
碧霄:青天。 《临江仙·未遇行藏谁肯信》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侯蒙年轻时在考场上的困境和他面对嘲笑的态度。侯蒙在考试中长时间未能获得成功,直到31岁才中了举人。他的外貌丑陋,引起了人们的嘲笑和轻视。有些人甚至将他的像画在风筝上,将线放入天空,以此嘲讽他妄想上天。然而,侯蒙并没有被这些嘲笑击倒,反而在风筝上题写了这首词。这个背景揭示了侯蒙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抗逆境的勇气。 《临江仙·未遇行藏谁肯信》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二

边的美景。诗人用这样的景象来比喻自己的人生,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最终迎来了美好的时光。



整首词以风筝为象征,通过描写风筝的飞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的理想和追求。诗人深知自己的相貌平凡,年纪也不小,但他并不气馁,反而以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困境。他用风筝来比喻自己,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意愿,希望能够借助机遇和外界的力量,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首词虽然简短,但却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积极向上的态度。诗人通过风筝的形象,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的才能,更需要机遇和外界的支持。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己的自信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风筝为象征,通过描写风筝的飞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的理想和追求。诗人以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困境,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独特见解和积极向上的态度,也给人们带来了一种鼓舞和启示,告诉我们要坚持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面对困难和挫折,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机遇和努力会让我们飞向更高的天空。

《临江仙·未遇行藏谁肯信》赏析二详情»

鉴赏

这首讽喻词通过描写风筝的飞行,暗喻了封建社会中那些势利小人往上爬的行为。词人以自嘲的方式开头,描述了自己被人讥讽的情景。接着,词人通过描写风筝被风轻轻吹起,一举飞入高空,来暗示那些势利小人找到机会后,也会像风筝一样迅速升入高位。这里的“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一语双关,既是词人自嘲的表达,也是对势利小人的辛辣讽刺。

下片则继承了上片的句意,描述了风筝飞上天空后的情景。同时,词人在寓意方面既延续了上文的揭露,又拓展了新的境界,全力以赴地对封建社会中那些得势一时之徒进行全面揭露和讽刺。

词中的“才得吹嘘身渐稳”明写风筝得到风助,逐渐稳定地飘飞起来;暗喻那些趁势爬上社会高层的人得到权势者的吹捧,社会地位逐渐稳固。而“只疑远赴蟾宫”则明写风筝越飞越高,似乎要飞到月宫去了;暗喻那些一心往上爬的人简直要在蟾宫折桂、一品登科了。蟾宫折桂是指登科之称,而月中有蟾蜍和桂树的传说,使得这句话更具隐喻意味。

最后一句“雨余时候夕阳红”明写风筝在雨过天青、夕阳红的时候飘飞天穹;暗喻那些爬上去的人在摆脱困境后,迎来了飞黄腾达的景象。

通过这首讽喻词,词人巧妙地运用风筝的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势利小人往上爬的行为,以及他们得势后的景象。同时,词人通过自嘲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激愤和不满。这首词的深意和讽刺力量,使得它成为了一首具有鉴赏价值的作品。 《临江仙·未遇行藏谁肯信》鉴赏详情»

赏析一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讽刺词进行解读。这首词的作者是侯蒙,他年轻时在考场上长时间困顿,直到31岁才中了举人。他的外貌丑陋,人们都嘲笑他,甚至有人把他的像画在风筝上,讽刺他妄想上天。侯蒙看到后,在风筝上题了这首词。然而,后来他竟然真的考中了进士,并且历任要职。

这首词表面上是写风筝,但实际上是在讽刺封建社会中那些往上爬的势利小人。词中的“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生动地描绘了这些人的行为。上片写了那些势利小人对侯蒙的讥讽,他们不相信他能有所作为,直到他显露出名声和踪迹,被人把他的容貌画在风筝上,借着风势飞上了天空。这一方面写了自己被人嘲弄的无奈,另一方面也是对那些千方百计往上爬的小人们的辛辣讽刺。

下片则写了风筝飞入天空后的情景。风筝得到风吹后,在天空中稳定地飘起来,比喻某些人在社会上受到吹捧,获得了稳固的社会地位。然而,他们并不满足,还想进一步上天。词中的“雨余时候夕阳红”形容了飞黄腾达的景象,而“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则进一步描绘了得势小人洋洋得意的神态。整首词以风筝为象征,实际上是在描绘人的形象,勾勒出了一个势利小人得势后自鸣得意的面貌。

通过这首词,侯蒙巧妙地运用了讽刺的手法,以风筝为隐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往上爬的势利小人的虚伪和自负。这首词既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又展现了作者的机智和智慧。 《临江仙·未遇行藏谁肯信》赏析一详情»

宋代诗人侯蒙的照片
侯蒙

侯蒙(1054~1121),字元功,出生于北宋崇宁年间,是山东密州高密人。他在北宋时期担任过户部尚书的职务。他的谥号是文穆。

侯蒙在文学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他的词作品被收录在《全宋词》第一册中,其中有一首词。此外,他的文学作品也被收录在《全宋文》卷二七○四中,共有四篇。

关于侯蒙的事迹,可以在《宋史》卷三五一的本传中找到相关记录。这本传记详细介绍了侯蒙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除此之外,关于侯蒙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日期,目前没有找到相关资料。

猜您喜欢

临江仙·淡水三年欢意

宋代 晏几道

淡水三年欢意,危弦几夜离情。晓霜红叶舞归程。客情今古道,秋梦短长亭。
渌酒尊前清泪,阳关叠里离声。少陵诗思旧才名。云鸿相约处,烟雾九重城。

临江仙·大风雨过马当山

清代 薛时雨

雨骤风驰帆似舞,一舟轻度溪湾。人家临水有无间。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
绝代才人天亦喜,借他只手回澜。而今无复旧词坛。马当山下路,空见野云还。

临江仙·浅浅余寒春半

宋代 晏几道

浅浅余寒春半,雪消蕙草初长。烟迷柳岸旧池塘。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
月堕枝头欢意,从前虚梦高唐,觉来何处放思量。如今不是梦,真个到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