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真宗幸澶渊》原文赏析

  • qiān
    yīng
    ·
    zhēn
    zōng
    xìng
    chán
    yuān
  • [
    sòng
    dài
    ]
    gāng
  • biān
    chéng
    hán
    zǎo
    jiāo
    yuǎn
    gān
    quán
    fēng
    cǎo
    tiě
    fēng
    zhān
    qiú
    líng
    xuě
    zuò
    shǐ
    使
    fāng
    yún
    rǎo
    miào
    táng
    zhé
    chōng
    xìng
    kūn
    weí
    jiāng
    biǎo
    qún
    lài
    kòu
    gōng
    wǎn
    qīn
    xíng
    tiān
    tǎo
  • piǎo
    miǎo
    luán
    dòng
    jīng
    lóng
    peì
    yáo
    zhǐ
    chán
    yuān
    dào
    zhào
    jīn
    yún
    suí
    huáng
    sǎn
    jìng
    qīng
    xiǎo
    liù
    jūn
    wàn
    xìng
    jiàn
    qiú
    nán
    bǎo
    qíng
    shè
    shì
    shū
    lái
    cóng
    nián
    nián
    xiū
    hǎo

原文: 边城寒早。恣骄虏、远牧甘泉丰草。铁马嘶风,毡裘凌雪,坐使一方云扰。庙堂折冲无策,欲幸坤维江表。叱群议,赖寇公力挽,亲行天讨。
缥缈。銮辂动,霓旌龙旆,遥指澶渊道。日照金戈,云随黄伞,径渡大河清晓。六军万姓呼舞,箭发狄酋难保。虏情慑,誓书来,从此年年修好。


相关标签:咏史战争爱国喜迁莺

译文及注释

北方的边塞,寒冬来得早。横行的辽兵,入境侵扰。披着铁甲的战马在寒风中嘶吼,纷飞的大雪中到处是辽军的铁蹄毡袍,使我北国一片纷纷扰扰。朝廷无计退敌,欲逃往南方。多亏寇相国力排众议,使皇上御驾亲征把辽兵征讨。

好一派雄伟气象!皇上的车驾迤逦上路,霓旌龙旗像云一样把我皇围绕在中央,大军直指澶渊城。旭日把禁军的金戈衬得寒光闪闪,彩云把皇帝的黄伞映得富丽堂皇,清冷的拂晓,大军渡过黄河。看到君王驾到,军民喜上眉梢,一箭射死敌将,大军喜气洋洋。敌人心怀恐惧,来书请求讲和,双方订立盟约,从此保我边疆。

注释:
喜迁莺:词牌名。有小令、长调两体。小令起于唐,长调起于宋。又名“早梅芳”“春光好”“烘春桃李”“万年枝”“燕归来”“鹤冲天”等。
幸:指帝王驾临。澶(chán)渊:古代湖泊之名,也叫繁渊,故地在今河南濮阳县西。这里是指澶州郡,因澶渊得名。
恣骄虏:指恣意骄横的辽兵。甘泉丰草:甘美的泉水和丰茂的牧草。这句是说辽兵入侵宋朝边境。
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嘶:马鸣。
毡(zhān)裘:亦作“旃裘”,古代北方民族用兽毛等制成的衣服。凌雪:冰雪。
云扰:像云一样地纷乱,比喻社会动荡不安。
庙堂:指朝廷。折冲:折还敌方的战车,意谓抵御敌人。后亦引申为进行外交谈判。
坤维:指地的四角,即偏远的地方。江表:即江南。
叱:怒斥。
寇公:指当时的宰相寇凖。
天讨:指皇帝秉承天意亲自出兵讨伐。
銮辂(lù):皇帝的车驾。
霓旌(jīng)龙旆(pèi):画有云霓和龙形的的旗帜,皇帝的仪仗之一。
黄伞:皇帝出外的一种仪仗。
六军:泛指宋朝的军队。
敌酋:敌人的首领。这里指宋军射死的辽军大将。
慑:恐惧的意思。
誓书:盟约的书信。 《喜迁莺·真宗幸澶渊》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李纲七首咏史词之一的,创作时间是在南北宋之交。词题为“真宗幸澶渊”,意在通过本朝先帝的故事,来讽谏当朝的统治者。

在南北宋之交的时期,中国正处于一个动荡的时期。北宋的统治者真宗皇帝,面临着外患和内忧的双重压力。外患方面,辽国不断侵扰北方边境,给北宋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内忧方面,朝廷内部腐败严重,官员贪污腐化,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秩序混乱。

李纲是当时的一位文人,他以咏史词的形式,表达了对当朝统治者的忧虑和不满。他选择了“真宗幸澶渊”作为词题,是因为这个故事是真宗皇帝在位期间的一件重要事件。

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国签订的一项和约,旨在维持两国之间的和平。然而,真宗皇帝在签订和约的过程中,被辽国的谋士所欺骗,导致北宋在和约中吃亏。这个事件成为了当时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李纲通过这首咏史词,借用了真宗皇帝在澶渊之盟中的经历,来批评当朝统治者的愚昧和软弱。他以文人的独特视角,通过诗词的形式,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这篇创作背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李纲以文人的身份,通过咏史词的形式,表达了对当朝统治者的批评和忧虑。这种批评和忧虑,反映了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不满情绪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这篇创作背景不仅展示了李纲作为一位文人的思想和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喜迁莺·真宗幸澶渊》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描绘了真宗的英勇形象。他用“銮辂动,霓旌龙旆”来形容真宗的车马行进,显示了他的威严和威力。同时,他用“日照金戈,云随黄伞”来形容真宗的军队,展示了他们的壮丽和庞大。最后,他用“径渡大河清晓”来形容真宗的军队顺利渡过大河,显示了他们的胜利和坚定。

整首词以澶渊之盟为背景,通过描绘边境的寒冷和敌人的侵略,展示了当时的危机和紧迫感。然后,通过描述真宗的抗击敌人的决心和勇气,表达了对当朝皇帝的期望和鼓励。词中充满了热情和豪情,通过夸张和形象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真宗的英勇和决心,同时也能够理解李纲对当朝皇帝的期望和希望。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描绘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以及对当朝皇帝的期望和鼓励,展示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心和热爱。同时,通过夸张和形象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和意义。 《喜迁莺·真宗幸澶渊》赏析详情»

金朝诗人李纲的照片
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出生于1083年,具有出色的文学才华,擅长诗文和词曲创作。他的作品中不乏爱国主义的篇章,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和对抗金的决心。尤其在咏史方面,李纲的作品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他的代表作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和《梁溪词》等。李纲是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积极参与抗金斗争,为保卫祖国的疆土和民族尊严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李纲在1140年2月5日去世,结束了他辉煌的一生。他的去世给南宋政权和抗金斗争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精神和事迹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猜您喜欢

喜迁莺

宋代 王千秋

春前腊尾。问谁会开解,幽人心里。映竹精神,凌风标致,姑射昔闻今是。试妆竞看吹面,寄驿胜传缄纸。迥潇洒,更香来林表,枝横溪底。
谁为。停征骑。评蕙品兰,俱恐非同里。天意深怜,花神偏巧,持为翦冰裁水。拟唤绿衣来舞,只许苍官相倚。醉眠稳,尽参横月落,留连行李。

喜迁莺·古今三绝

宋代 佚名

古今三绝。
惟郑国三良,汉家三杰。
三俊才名,三儒文学,更有三君清节。
争似一门三秀,三子三孙奇特。
人总道,赛蜀郡三苏,河东三薛。
庆惬。
况正是,三月风光,杯好倾三百。
子并三贤,孙齐三少,俱笃三馀事业。
文既三冬用,名即三元高揭。
亲俱庆,看宠加三命,礼膺三接。

喜迁莺(丞相生日)

宋代 康与之

腊残春早。
正帘幕护寒,楼台清晓。
宝运当千,佳辰余五,嵩岳诞生元老。
帝遣阜安宗社,人仰雍容廊庙。
尽总道,是文章孔孟,勋庸周召。
师表。
方眷遇,鱼水君臣,须信从来少。
玉带金鱼,朱颜绿鬓,占断世间荣耀。
篆刻鼎彝将遍,整顿乾坤都了。
愿岁岁,见柳梢青浅,梅英红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