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晋师胜淝上》原文赏析

  • qiān
    yīng
    ·
    jìn
    shī
    shèng
    feí
    shàng
  • [
    sòng
    dài
    ]
    gāng
  • cháng
    jiāng
    qiān
    xiàn
    nán
    beǐ
    xuě
    làng
    yún
    tāo
    tiān
    xiǎn
    nán
    rén
    móu
    zhuāng
    suǒ
    néng
    tūn
    shì
    ā
    jiān
    bǎi
    wàn
    nán
    shū
    cháng
    qiáng
    zài
    xiè
    gōng
    chù
    huà
    cóng
    róng
    zhǐ
  • weǐ
    feí
    shuǐ
    shàng
    qiān
    jiǎ
    jié
    zhèn
    dāng
    shé
    shǐ
    biān
    zhōu
    xuàn
    jīng
    huī
    dòng
    zuò
    què
    beǐ
    jūn
    fēng
    wén
    shǔ
    shēng
    míng
    jìn
    dào
    wáng
    shī
    jiāng
    zhì
    yán
    jìn
    zuò
    mín
    zhōu
    céng
    zhuān
    meǐ

原文: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庄,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何曾专美。


相关标签:长江咏史怀古喜迁莺

译文及注释

在战场上行进。旌旗麾动:指军队的旗帜和指挥旗在风中摇摆。坐却北军风靡:坐镇北方的军队风头正劲。鸣鹤:传说中的祥瑞之鸟,象征吉祥。王师:指晋军。延晋祚:延续晋朝的统治。庇烝民:保护百姓。周雅何曾专美:指晋朝的治理得体,百姓安居乐业。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注释:

⑴淝:淝水,在今安徽省寿县境内。指淝水的地理位置。

⑵限:界。这句说,千里长江,雪浪翻滚,风起云涌,一望无际,但南北界限分明。解释长江的壮丽景色,同时指出南北界限清晰。

⑶逾:越。指越过长江。

⑷人谋:指大臣的谋略。指大臣们的智谋。

⑸索虏:南北朝时,南朝骂北朝人为索虏。吞噬:吞食。这几句说,长江的天险难以越过,而大臣的谋略又能制止强敌,北方的秦王苻坚难道能够倂吞东晋吗?强调长江的天然防线和大臣的智谋能够阻止秦王的侵略。

⑹阿坚:即秦王苻坚。南牧:侵占南方的土地。指秦王苻坚侵占南方土地的行为。

⑺倏忽:极快的意思。形容秦王苻坚的行动迅速。

⑻谢公:指东晋宰相谢安,采取了积极抗敌的战略措施。指谢安的抗敌策略。

⑼颐:面颊。颐指:形容指挥进退皆如人意。形容谢安指挥有方。

⑽八千戈甲:指晋军前锋都督谢玄等将领带精兵八千,争渡淝水,击杀秦兵。指谢玄等将领带领八千精兵渡过淝水,击败秦军。

⑾蛇豕:大猪和长蛇,比喻贪暴残害者,《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大)豕长蛇,以荐食上国。“注:”言吴贪害如蛇豕。“比喻秦王苻坚的贪暴残害行为。

⑿弭:弓末梢,用骨头做的,用来助驾车者解开辔结。鞭弭:指驾车前进。周旋:辗转相从,这里是交战的意思。晋公子重耳答楚成王时,说过:“左执鞭弭“和”以与君周旋“的话。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指战车前进和交战。

⒀麾动:这里指战旗招展。指战旗挥动。

⒁北军:秦兵。这句说,坐谈之间,北方秦国苻坚的军队顺风倒下,很快被打败。指秦军在短时间内被击败。

⒂鸣鹤:即风声鹤唳。秦国军队大败后逃跑,看见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东晋的士兵,路上听到风声和鹤叫的声音也以为是晋兵追来。见《晋书·谢安传》。指秦军逃跑时的错觉。

⒃王师:东晋的军队。指东晋的军队。

⒄晋祚:东晋的皇位。指东晋的皇位。

⒅烝民:众多的百姓。指百姓。

⒆周雅:指周宣王命大臣征西戎、伐猃狁(音险允,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使周室中兴。这句说,周宣王使周室中兴的美事,并不是专有的,东晋谢安等以弱势战胜强秦,使晋朝转危为安,也是值得赞美的。指周宣王使周朝中兴的事迹,并且强调东晋谢安等以弱胜强,使东晋转危为安,也值得赞美。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北宋被金兵灭亡后,高宗赵构南渡,在临安建立了南宋新政权。然而,高宗满足于偏安江左,不敢收复中原,这让许多爱国诗人和词人感到失望和愤怒。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以多种手法表现了驱除金虏、重夺汴京的爱国热情。

其中一位爱国词人李纲,深感时政之艰难,他决定通过自己的词作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中原失地的渴望。他写了七首咏史词,其中之一就是《喜迁莺·晋师胜淝上》。

这首词以晋师胜淝上为背景,表达了李纲对北方战局的关注和对南宋复兴的期望。晋师胜淝上是指晋军在淝水之战中取得胜利,这场战役是北方抵抗金兵的重要战役之一。李纲通过描绘晋军的胜利,表达了对北方抵抗金兵的赞美和对南宋复兴的希望。

这首词以喜迁莺为题,喜迁莺是一种鸟类,象征着喜悦和希望。通过喜迁莺的形象,李纲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复兴的渴望和对战胜金虏的信心。他希望南宋能够像晋军一样,取得胜利,重夺失地,让国家重新兴盛起来。

这首词展现了李纲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南宋复兴的热切期望。他通过词作,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抗金虏的决心。这种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在南宋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表达,成为了当时文人士大夫们的共同心声。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放,继续下棋,不以为意。”这段描写展现了谢安的决断力和信任部下的能力,也突出了他在战争中的指挥才能。



接下来,文章详细描述了淝水之战的战况。晋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展现了晋军的英勇和战略智慧。谢玄率领的前锋部队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击败了秦军的先锋部队,为晋军取得了先机。而谢石则在战场上巧妙运用兵力,采取了包围战术,最终打败了苻坚的主力部队。整个战斗过程中,晋军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出色的指挥能力。



最后,文章总结了淝水之战的意义。这场战斗不仅保住了晋国的安全,也震慑了北方的敌人,为南宋时期的抵抗金兵奠定了基础。文章通过对长江天险和谢安的决断力、谋略才能的描写,突出了晋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壮举,展现了晋国的英勇和智慧。整篇文章通过详细的描写和分析,使读者对淝水之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体现了作者对这场战斗的赞赏和敬佩。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鉴赏详情»

金朝诗人李纲的照片
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出生于1083年,具有出色的文学才华,擅长诗文和词曲创作。他的作品中不乏爱国主义的篇章,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和对抗金的决心。尤其在咏史方面,李纲的作品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他的代表作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和《梁溪词》等。李纲是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积极参与抗金斗争,为保卫祖国的疆土和民族尊严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李纲在1140年2月5日去世,结束了他辉煌的一生。他的去世给南宋政权和抗金斗争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精神和事迹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猜您喜欢

清平乐·采芳人杳

宋代 张炎

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 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双双燕·小桃谢后

宋代 吴文英

小桃谢后,双双燕,飞来几家庭户。轻烟晓暝,湘水暮云遥度,帘外余寒未卷,共斜入、红楼深处。相将占得雕梁,似约韶光留住。
堪举。翩翩翠羽。杨柳岸,泥香半和梅雨。落花风软,戏促乱红飞舞。多少呢喃意绪。尽日向、流莺分诉。还过短墙,谁会万千言语。

咏雁

唐代 李远

早晚辞沙漠,南来处处飞。关山多雨雪,风水损毛衣。
碧海魂应断,红楼信自稀。不知矰缴外,留得几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