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中丞台火救者独以剑出弹铗而歌和以相吊》原文赏析

  • wāng
    zhōng
    chéng
    tái
    huǒ
    jiù
    zhě
    jiàn
    chū
    dàn
    jiá
    ér
    xiāng
    diào
  • [
    míng
    dài
    ]
    pān
    lóng
  • zhōng
    chéng
    tái
    huǒ
    zhào
    mǐn
    fāng
    yǒu
    qiān
    jīn
    jiàn
    zhuāng
  • lài
    shì
    lóng
    shé
    xiān
    rán
    fēng
    weí
    shēn
    zàng
  • táo
    xíng
    yán
    jīn
    shuǐ
    yàn
    yǐng
    yóu
    hán
    beǐ
    dǒu
    guāng
  • bào
    guó
    piàn
    xīn
    hái
    zài
    kàn
    lín
    jiǎ
    dòng
    bīng
    shuāng

原文: 中丞台火照闽方,客有千金剑一装。
赖是龙蛇先自起,忽然风雨为深藏。
逃形疑入延津水,厌影犹含北斗光。
报国片心还独在,逾看鳞甲动冰霜。



明代诗人李攀龙的照片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出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他是明代著名文学家,被尊为“宗工巨匠”,是“后七子”的领袖人物之一。

李攀龙在文学界的影响力持续了20多年,其影响甚至延伸到了清初。他与谢榛、王世贞等人一起倡导文学复古运动,继承了“前七子”的文学传统。他们致力于恢复古代文学的风格和精神,强调文学的纯正和高尚。

李攀龙的文学才华出众,他的作品以诗歌和散文为主。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浓厚的古典气息,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他的散文作品则展现了他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双重特点。

李攀龙的文学成就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赏,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被广泛传播,被后人奉为经典,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李攀龙于1570年去世,享年56岁。他的离世给文坛留下了巨大的遗憾,但他的文学成就却永远流传下来,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一笔。

猜您喜欢

天官殷少宰翟淑人挽歌

明代 李攀龙

弱岁徵箕帚,童年托舅姑。
馀光东壁驻,慈色北堂敷。
裘褐云霄度,蘋蘩日月徂。
国香堪是梦,闺秀岂为刍。
零露晞金掌,清冰涸玉壶。
珠沈知旁斗,弦断忆将雏。
凤逝泥书暗,鸾销水镜孤。
绘帷含藻落,彤管带花枯。
作楫君能事,藏舟妾敢诬。
网虫遗挂在,罗雀外家无。
杂佩传凄响,残机激壮图。
乳糜疑自爱,琴瑟讶相扶。
两鹄云当复,三鱼兆已符。
客悲来白鹤,帝宠会青乌。
河汉深难越,天门近可呼。
精灵成婺彩,千古照皇都。

荅寄子与时自芦台移瑞州按察山

明代 李攀龙

北风飞雪拥南奔,苦向绨袍掩泪痕。
病客世疑中散傲,故人官起外台尊。
尺书万里存交谊,一岁三迁见主恩。
月出登楼如匹练,每依吴观望吴门。

武太常贞母太常是遗腹子

明代 李攀龙

令子清标领太常,持衡东省旧为郎。
才因藻镜知秋水,胎本明珠产夜光。
天上旌旂悬日月,人间竹帛映冰霜。
虽然燕赵多奇士,已让高风在北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