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深秋枫树千枝万枝,江桥掩映枫林之中。黄昏时,晚归的船中仍有你的帆影。
思念你的心情就像那西江流水,日日夜夜向东流去,不曾停歇。
注释:
江陵:唐朝时江陵府东境达今湖北潜江汉水南岸。诗中“江陵”指长江南岸之潜江,而非北岸之江陵。
子安,即李亿,为朝廷补阙。《情书寄子安》题下注云:“一本题下有补阙二字。”可知李子安即李亿。但也有人认为子安为另一人。
掩映:时隐时现,半明半暗。
暮帆:晚归的船。
“忆君”二句:同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北宋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表现手法相似。
《江陵愁望寄子安 / 江陵愁望有》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发生在古代中国,具体的创作时间不详。据传,诗人李亿和鱼幼微(鱼玄机的原名)在大诗人温庭筠的撮合下相识相爱。然而,在江陵,李亿还有一个原配夫人裴氏,当他去京城多时仍未归来,裴氏多次来信催促他回家。面对妻子的催促,李亿只好亲自东下接回妻子。在李亿离开江陵之际,鱼幼微心系着李亿,忧心忡忡地写下了这首《江陵愁望寄子安》。 《江陵愁望寄子安 / 江陵愁望有》创作背景详情»
可忽视的价值。
整首诗以秋景为背景,通过描绘江陵秋景中的枫叶和江桥,表达了女诗人对远方情郎的思念之情。诗人运用了句中重复、句中排比和反义字相起等手法,使诗句悠扬飘摇,增强了抒情效果。
首句“江陵秋景兴起愁情”,通过描写枫叶的多样性和声音的萧萧之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怀。诗中使用了“千枝复万枝”这样的数字来形容枫叶的众多,同时通过“枝”字的重复,增加了枫叶的繁茂感。而“枫叶千万枝”这样的字减音促的表达方式,使诗句更加流畅。
接下来的“江桥掩映──暮帆迟”描绘了江桥被枫叶遮住的景象,以及日落时人未归的情景。诗中的“掩映”一词形象地表达了枫叶遮住望眼的情景,同时句中排比的运用使诗句更加优美。
前两句写出了诗人盼望情郎归来的心情,而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情郎的思念之情。诗中使用了“江水”和“东流”来比喻相思之情的永不停止,与《室思》中的喻意相呼应。诗句中的“西江”和“东流”虽然看似平常的词语,但通过与前文的呼应,使诗句更加有味道。如果将“西江”改为“忆君如流水,日夜无歇时”,虽然意思相近,但会损失诗句的韵调之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绘,表达了女诗人因孤独寂寞而对远方情郎的思念之情。诗人运用了句中重复、句中排比和反义字相起等手法,使诗句悠扬飘摇,增强了抒情效果。整首诗读来有一唱三叹之音,形成了悠扬的风调。这首诗的艺术价值不可忽视,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作。
《江陵愁望寄子安 / 江陵愁望有》赏析详情»
鱼玄机是晚唐时期的一位女诗人,出生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她原名鱼幼微,字蕙兰。在唐懿宗年间的咸通年间(860-874年),她成为了补阙李亿的妾室。然而,由于李亿的妻子不能容忍她,她选择进入长安的咸宜观出家成为一名女道士。
不幸的是,后来她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的罪名处死。尽管她的生命被残酷地终结,但鱼玄机被人们认为是一位聪慧、有才思的女子,热爱读书,尤其擅长诗歌创作。她与李冶、薛涛、刘采春一起被誉为唐代四大女诗人。
现存的鱼玄机的诗作有五十首,收录在《全唐诗》中。此外,还有一卷《鱼玄机集》收集了她的作品。关于她的事迹,可以在《唐才子传》等书籍中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