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江边柳》原文赏析

  • jiāng
    biān
    liǔ
  • [
    táng
    dài
    ]
    xuán
  • cuì
    lián
    huāng
    àn
    yān
    姿
    yuǎn
    lóu
  • yǐng
    qiū
    shuǐ
    miàn
    huā
    luò
    diào
    rén
    tóu
  • gēn
    lǎo
    zàng
    zhī
    zhōu
  • xiāo
    xiāo
    fēng
    jīng
    mèng
    tiān
    chóu

原文: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相关标签:柳树写景抒情愁绪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杨柳的翠色在荒凉的岸边绵延,透过曳如烟柳丝,隐约能看见远方的高楼。
岸边柳树的倒影铺撒在水面,随波摇晃,飘扬的落花落在垂钓人的头上。
柳树的根深深藏在水底,成了鱼的栖息处,低垂的柳枝系住了旅客之舟。
风雨萧萧的夜晚,从梦中惊醒又增添几许忧愁。

注释:
翠色:草色。翠:一作“草”。连:一作“迷”。
烟姿:轻盈美好的姿态。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二:“袁丰居宅后,有六株梅,开时……(丰)叹曰:‘烟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无倾城笑耳。’”此处指柳姿,柳丝摇曳如烟。
影:一作“叶”。
钓人:钓鱼人。人:一作“矶”。
鱼窟:指鱼栖身的洞穴。鱼:一作“龙”。
系:一作“拂”。客舟:运送旅客的船。晋陶潜《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谁言客舟远,近瞻百里余。延目识南岭,空叹将焉如。”
萧萧:象声词。此处形容风雨声。
惊梦:惊醒睡梦。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相如含笔而腐毫,扬雄辍翰而惊梦。” 《赋得江边柳》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鱼玄机在唐懿宗咸通四年(863年)被弃后创作的一首诗。据传说,这首诗可能是在鱼玄机还是少女时期创作的。当时,鱼玄机只有十三岁,但她的诗才已经在长安文人中广为传颂。当时备受瞩目的大诗人温庭筠听说了鱼玄机的名声,便找到她,要求她当场以“江边柳”为题写一首诗。鱼玄机思考片刻后,便给出了答卷。这个背景描绘了鱼玄机在年幼时期就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并且在文坛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赋得江边柳》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思绪飘忽不定,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忧愁。梦境中的惊醒,只是让他更加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奈和困顿。风雨夜中,柳枝成了诗人内心的寄托,他希望能够找到一丝安慰和依靠,然而现实却让他感到无助和迷茫。



整首诗以柳树为主题,通过描绘柳色、柳姿、柳影、柳絮、柳根、柳枝等不同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柳树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景物,被诗人用来象征自己的处境和命运,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迷茫。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将自己与柳树相联系,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情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柳树的描绘,诗人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的柳树不仅是一种自然景物,更是诗人内心的寄托和表达。诗人通过对柳树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无奈和困顿,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担忧。整首诗以柳树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赋得江边柳》赏析详情»

五代诗人鱼玄机的照片
鱼玄机

鱼玄机是晚唐时期的一位女诗人,出生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她原名鱼幼微,字蕙兰。在唐懿宗年间的咸通年间(860-874年),她成为了补阙李亿的妾室。然而,由于李亿的妻子不能容忍她,她选择进入长安的咸宜观出家成为一名女道士。

不幸的是,后来她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的罪名处死。尽管她的生命被残酷地终结,但鱼玄机被人们认为是一位聪慧、有才思的女子,热爱读书,尤其擅长诗歌创作。她与李冶、薛涛、刘采春一起被誉为唐代四大女诗人。

现存的鱼玄机的诗作有五十首,收录在《全唐诗》中。此外,还有一卷《鱼玄机集》收集了她的作品。关于她的事迹,可以在《唐才子传》等书籍中找到。

猜您喜欢

宋代 寇准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
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

唐代 岑参

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
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杨柳枝 / 柳枝词

唐代 刘禹锡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