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此木生林野。自唐家、丝纶置阁,托根其下。长伴词臣挥帝制,因号紫微堪诧。常缥缈、紫微仙驾。料想紫微垣降种。紫微郎、况是名同者。兼二美,作佳话。
一株乃肯临茅舍。肌肤薄、长身挺立,扶疏潇酒。定怯麻姑爬痒爪,只许素商陶冶。擎绛雪、柔枝低亚。我忆香山东坡老,只小诗、便为增声价。后当有,继风雅。
祝穆(?~1255年),少名丙,字伯和,又字和甫,晚年自号“樟隐老人”。他的祖籍是婺源(今属江西),曾祖祝确为朱熹的外祖父,父亲康国是朱熹的表弟。祝穆跟随朱熹的母亲祝氏居住在崇安。
关于祝穆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文献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根据现有的资料,我们只能知道他生活在13世纪,去世于1255年左右。
祝穆是朱熹学派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对朱熹的学说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他的学问渊博,尤其擅长经学和诗词。他的文学才华和学术造诣受到了当时的学界和文人的高度赞赏。
在晚年,祝穆自号“樟隐老人”,意味着他隐居在樟树林中,过着清静的生活。这个自号也反映了他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的钟爱。
总的来说,祝穆是一位具有深厚学问和文学才华的学者,他对朱熹学派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尽管关于他的生平和事迹的具体细节有限,但他作为朱熹学派的代表人物,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传承有着重要的影响。
剑吼蛟龙怒。问苍天、功名两字,几时分付。生个英雄为世用,须早青云得路。却底事、知音未遇。两度入天飞折翼,谩教人、欲叹儒冠误。竟不晓,是何故。
休休天也无凭据。有如椽健笔,蟾宫须还高步。若使长材终困踬,社稷谁教扶助。信浅水、留龙不住。万顷洪流通大海,向波涛、阔处兴云务。须信道,这回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