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自有东阳,锦水城山,几千百年。记往时仅说,拥麾刻郡,而今创见,持橐甘泉。地脉方兴,天荒欲破,还为盐梅生钜贤。清和候,正风薰日永,作地行仙。
题舆小驻樵川。常只恐祖生先著鞭。算谁从井落,重新疆理,谁从襄岘,一洗腥膻。幕府归来,未应袖手,行有诏书来九天。勋名就,使吾乡夸诧,盛事流传。
祝穆(?~1255年),少名丙,字伯和,又字和甫,晚年自号“樟隐老人”。他的祖籍是婺源(今属江西),曾祖祝确为朱熹的外祖父,父亲康国是朱熹的表弟。祝穆跟随朱熹的母亲祝氏居住在崇安。
关于祝穆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文献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根据现有的资料,我们只能知道他生活在13世纪,去世于1255年左右。
祝穆是朱熹学派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对朱熹的学说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他的学问渊博,尤其擅长经学和诗词。他的文学才华和学术造诣受到了当时的学界和文人的高度赞赏。
在晚年,祝穆自号“樟隐老人”,意味着他隐居在樟树林中,过着清静的生活。这个自号也反映了他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的钟爱。
总的来说,祝穆是一位具有深厚学问和文学才华的学者,他对朱熹学派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尽管关于他的生平和事迹的具体细节有限,但他作为朱熹学派的代表人物,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传承有着重要的影响。
幕府增辉,前度刘郎,又还到来。看芙蓉池畔,神凝秋水,绮罗丛里,欢动春雷。彩笔新题,金钗半醉,当日英雄安在哉。开筵处,是真仙福地,不着纤埃。
堪怜倦客情怀。听吹竹弹丝金奏谐。有黄花插鬓,何妨欹帽,绿橙醒酒,莫惜空罍。坐上疏狂,帘间姝丽,应想横波一笑回。停杯久,待娇歌缓劝,归骑休催。
万里飘萍,送江入海,过古润州。正羁怀无奈,凭高纵览,濛濛烟雨,簇簇渔舟。南北区分,江山形胜,忧愤令人扶上楼。沉凝久,任斜飞雪片,急洒貂裘。
英风追想孙刘。似黑白两奁棋未收。把烟霞饶与,坡仙米老,丹青难觅,摩诘营邱。斗野号风,海门残照,长与人间管领愁。凭谁问,借天河一挽,洗甲兵休。
才到中年,节物浑闲,赏心顿轻。据随分东风,瓶簪柳雪,应时灯夜,棚缀莲星。自一家春,也三杯酒,巧茧堆香笑语声。又何须,听那西楼弦管,南陌箫笙。
平生。黄卷青灯。肯珠翠奢华八尺檠。欲趁队闲嬉,雕鞍宝马,回头猛忆,破案囊萤。邻曲渔歌,庭除鹤舞,尘外冰轮彻骨清。人闲处,这炯然方寸,一点长明。